l

杀戮与文化,作者:维克托·戴维斯·汉森

得到 |
121
| |
关于作者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军事历史学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弗雷斯诺校区古典文化学教授,古典学者和战争史专家,曾获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观点新锐,同时也富有争议性。
关于本书
《杀戮与文化》是汉森的代表作,曾被《纽约时报》列为畅销书,很多战争史学界的大腕都很看好这本书,比如写过《一战史》《二战史》的英国顶级军事史学家约翰·基根,就评价这是一本必将“名扬四海”的书。《杀戮与文化》曾于2015年由罗辑思维定制出版,罗胖推荐“所有正在为组织效率担心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而且应该反复读。”
核心内容
“西方军队胜利的秘密”是什么?本书作者认为,是西方的文化。并且他把西方文化的核心要点概括为自由、理性,作者列举的西方军队对非西方军队的胜利,背后的根源都在于这种文化。他用了9场战役的案例,来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萨拉米斯海战
时间:公元前480年
地点:希腊萨拉米斯岛附近海域
交战双方:波斯帝国VS希腊联军
结果:希腊方胜
分析:希腊人为自由而战,所以以弱胜强,对自由的追求与捍卫,是西方军人踏上战场的动力。
二、 高加米拉战役
时间:公元前331年
地点:今伊拉克境内高加米拉
交战双方: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VS波斯帝国
结果:马其顿方胜
分析:亚历山大采用正面对决“一战定乾坤”的战略,打败波斯大军,追求正面决战这一模式成为西方军队的典型战略。
三、 坎尼战役
时间:公元前216年
地点:今意大利境内坎尼
交战双方:汉尼拔统率的迦太基军团VS罗马
结果:迦太基方胜
分析:这是西方军队在战场上的失败,但随后在战略层面,罗马凭借其公民制度和联盟政策,保证兵源。汉尼拔在战场上的优势被耗尽,最终罗马反攻,在迦太基本土打败汉尼拔,赢得第二次迦太基战争胜利。
四、 普瓦捷战役
时间:732年
地点:法国普瓦捷
交战双方:查理·马特率领的法兰克军VS阿拉伯军队
结果:法兰克方胜
分析:这是欧洲文明抵抗阿拉伯军队入侵的重要一战,查理·马特重用步兵取得胜利,从古至今步兵一直是西方军队的核心单位。
五、 特诺奇蒂特兰之战
时间:1521年
地点:特诺奇蒂特兰(今墨西哥城)
交战双方:阿兹特克帝国VS科尔特斯率领的西班牙探险队
结果:西班牙方胜
分析:西班牙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始终对美洲土著拥有军事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这是因为西方文明自古重视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氛围才能导致科学体系的诞生与发展,所以西方人拥有科技方面的巨大优势。
六、 勒班陀海战
时间:1571年
地点:今希腊勒班陀海域
交战双方:威尼斯、西班牙等国组成及基督教联军VS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结果:联军方胜
分析:威尼斯作为一个城邦国家,以商业立国,主要财源来自贸易,这种发展模式保证了他们的财力几乎能与面积人口超过他们千百倍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匹敌,这就是自由贸易对国家实力的保障。
七、 罗克渡口战役
时间:1879年
地点:今南非境内罗克渡口
交战双方:英军VS祖鲁王国
结果:英军胜
分析:英军凭借武器优势和坚定的纪律,打退了50倍数量的敌军,西方军队的纪律,来自强调集体神圣性的文化传统和系统化的训练机制。
八、 中途岛海战
时间:1942年
地点:美国中途岛附近海域
交战双方:日本VS美国
结果:美国胜
分析:美军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赢得胜利,从战前的情报、船只抢修环节,到开战后美军轰炸机编队的洞察力、随机应变和牺牲精神,美军的表现都优于日军。
九、 越战春节攻势
时间:1968年
地点:越南
交战双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VS美国、南越
结果:美军战场获胜但战略上失败
分析:西方军队的自我批评意识及时纠错能力的重要性。
作者汉森的观点:西方文化,因为崇尚自由和个体权利,所以能重视理性,因为理性,所以能独立思考,能建立科学体系和自由贸易模式,也因为独立思考,个体能有主动性和创造力,而就是这些,能让人抓住机会,给人带来胜利。
我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启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构建一个高效的优秀团队,需要具备以下要点:
要有能为团队都发自内心认同的理念。
要有能切实保障团队成员利益,并且最大限度兼顾合作伙伴利益的机制。
要给研发工作留出足够重要的位置和独立不受干扰的自由空间。
要有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要有团队成员都能坚决执行的纪律。
要注意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自主精神。
金句
1. 一支军队传承何种文化,决定了在战斗里,数以千计的年轻人是能够活下去面对新的一天,还是成为被遗留在战场上腐烂的尸体。在《杀戮与文化》一书中,维克托·汉森毫不避讳而自信满满地向读者们展示的,正是西方文明在战争文化方面的特性—作为一部杀戮机器的优越性。
2.为何获胜的总是西方?西方军事体系的特殊性与传承性,并不因其军队的肤色、种族或者宗教而改变,而是深深烙印于西方文化之上;从希腊人到罗马人,乃至中世纪的“蛮族”后裔之间,并没有民族上的关联,其信仰也从多神教转为一神教,但两千年来,其高效杀戮的文化,本质却从未改变。
3.为何罗马军团拥有如此强大的“造血机制”,以至于每次遭受重创之后都能“满血复活”呢?关键在于兵源:干劲十足、坚韧顽强的自耕农步兵。这些公民出身的军人,在乡镇和社区的公民大会上行使投票权后,便追随自己选出的执政官征战沙场,其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动机源于自身,至死也不会放弃战斗。
4.纵观罗马崛起的历史,其领土扩张的过程,便是罗马公民体制在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扩散的过程。随着公民权授予范围的不断扩大,在授予公民、接纳并同化外人方面异常慷慨的罗马人,很快胜过了吝啬的希腊人,成为整个地中海的主人:他们从希腊人那里接纳了城邦概念,并开创性地将其改进为“国家”(natio)。
5.自希腊人以来,西方人就已经开始利用某种抽象思维,在远离宗教干涉和保持政治自由的情况下讨论知识,并结合自由制度与资本运作,将理论突破性地运用到实际中,以这种方式来推动军事的发展。这些努力带来的成果,便是西方军队在杀戮他们对手时的技术能力保持了持续性的增长。
6.西方军事理论并非建立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上,而是得到了抽象化提升,其思想精华还藉由出版行业的兴盛而广为传播。从阿里安和韦格蒂乌斯的著作开始,一直到西班牙征服者们所处的十六世纪,从安营扎寨、行军布阵,一直到枪炮弹道与火药配比,西方人总能将第一手知识和抽象化理论研究融入实际操作当中。
7. 商业化制度,充满活力而自由的市场环境,使威尼斯这个小小城邦获得了匹敌庞然大物奥斯曼土耳其的强大实力:竞争性招标带来最优方案;以利为先的思想,保证商业积极性;一体化的地中海货币化经济,使一个小城邦也能够依托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资源;出版业和大学的普及,使得知识不再局限于少数人手中。
8.在我们所审视的区区几个战争史片段中,西方与非西方的界限显得泾渭分明。生活在公元前480年的希腊水手们,在战争来临之际仍然坚持讨论并投票决定战略、选择领袖、进行监督,创造并运作着属于自己的舰队。这种行为模式,和两千年后勒颁多海战中的威尼斯人也颇为相似。
9.西方在批判和监督的传统下,不仅建立起了欧洲式的信用体系,同时还保证了关于战争的作品多是出自欧洲;此外,这种舆论模式还提供了一条途径,使得那些战场之外的人们对于国家财富和人力该如何花销拥有了发言权,有时这样的做法,早在杀戮前便已屈人之兵,将干戈之争消弭于无形。
撰稿:曲飞
脑图:摩西
讲述:于浩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