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松下幸之助自传》第五篇大战前后4.向世界水准进军

韩战带来转机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向日方订购大量特殊物资,世界景气恢复,沉在谷底的日本产业界,一时解除了没落的危机。6 月份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松下电器每月的销售额仅几千万元。6 月以后,销售情况好转,终于有盈余了,前途充满了希望与自信。营收大幅度改善,我决定从这一期开始作战后一次盈余重新分配,股东分了三成红利。第二年 5 月,又加上特别分红两成,一共分配了五成盈余。这一年,松下接到各种战争必须品的订单,包括干电池、蓄电池、通讯机、电灯泡等将近 4 亿元。直到 1951 年 7 月停战,订单渐渐减少,然而经济已经恢复,电器用品的销售大幅度增长,为了迎接民营广播时代的来临,5月间开始发售高级收音机,12 月开始发售新型照明器具--日光灯。同时,因战争而中断的电视机研究,也在这一年重新展开。战争的苦难已成过去,拓展海外市场的时机,已告来临。

目标转向海外

战争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把眼光看得更广阔。从前是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如今却从一个世界人的眼光下判断。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人,我认 为必须利用日本民族的优异性,去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我向员工提出:从今起,要以"重新开业"的心态,开拓我们的经营。但愿我们能够从更大的世界观来看 事情,将心灵恢复到如同一张白纸一样,重新开始,从头做生意。做生意免不了有激烈的竞争,因此也应该有激烈的斗志。根本上不要忘了"谦虚"二字,才能带来 进步。1951 年 1 月,我宣布第一次赴美。此行的目的,主要在调查海外市场,引进国外技术,学习别人经营的长处。1 月 18 日,我启程赴美,作为期三个月的旅行。一个朝气蓬勃的美国计程车司机问我:"怎么样?美国是不是很自由的国家?"从这位年轻人的问话中,我看到美国的自由 与繁荣,电视普及率急速增加,不久达到了 700 万台,收音机也突破 1 亿台,此外还有各种电子仪器陆续大量生产。我参观了一家扩音器制造厂,员工只有 350 名,每月却制造出 15 万台产品,美国一家电子管制造厂女工薪水,比日本一个总经理还高。收音机零件的订单,动轧上千万。一些专门制造厂聚集在一起,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特 别是在电子技术方面,更令人刮目相看。我看到"专门分工"在美国,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推动实现。而美国的文明,不过是迈向人类理想境界的必经阶段。引进美 国的长处,活用其优点,则日本必将变得十分进步和繁荣。4 月 7 日我结束访美返国,对专门分工的方针更有信心,同时确认电子技术方面应该向海外学习。根据这个结论,除原先已成立第四事业部外,这时再把第一事业部的电灯 泡、日光灯、电子管等部门独立出来,新设立第五事业部,积极进行引进海外技术的准备工作。

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合作

1951 年 10 月,我再度赴美,然后转往欧洲,12 月返回日本。此行的目的是,寻求电子工业方面的合作厂商。就合作的对象而言,荷兰飞利浦在战前就跟我们有交易,战后的 1948 年末期继续来往。另外,美国的 RCA 公司也是我们考虑合作的对象,谈判的结果,我决定了飞利浦。飞利浦公司有优秀的技术,经营情况良好,比起日本,荷兰土地狭窄,资源缺乏,在这样的环境中, 飞利浦却能在 60 年内从制造电灯泡开始,成长为全球近 300 家工厂和销售网点,世界知名电器厂商。这么辉煌的历史,显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松下学习。进行技术合作的交涉当中,出现了几个问题:飞利浦提出条件是共同出 资,总资本额 6.8 亿元,他们出 30%。但这一笔钱,要从他们该拿的技术指导费中抵算。结果,所有资金负担全在松下身上。用这么庞大的资金设备去生产,到底能不能开拓足够的市场呢?何况 飞利浦要求的技术指导费,高出美国公司的 3%很多,他们要求 7%,经过几次谈判的结果,降为 5%。我认为还是太高了,他们却认为有价值,飞利浦答应派遣技术人员负责全力指导。那么,松下公司岂不也可以派遣经营人员负责指导新公司吗?倘若飞利浦公 司的技术指导有价值,松下公司的经营指导也是有价值的。根据这个信念,我们继续交涉,对方虽然觉得恨伤脑筋,最后还是同意飞利浦指导费降为 4%。松下的指导费定为 3%。

1952 年,松下公司与飞利浦签订技术资本合作契约。这一次,我只要去荷兰签个字就行了,这趟非常轻松的旅行,却使我倍感疲倦。原因是我不知道这次合作,是不是正 确的选择?关于这一点,我还不能十分确定,事实上,我是以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情去签约的。我告诉自己,到了这一步还会感到疑惑,未免太不成熟了。我深深觉 得,在紧要关头仍能冷静理智地处理事情,才真是伟大,我觉得应该修养这种心境。我自问与飞利浦的合作,并不存有半点私心,我认为做得很对,因此坦然地签了 字。飞利浦公司的负责人把这一次合作形容为:"与松下电器结婚。"1952年 12 月,终于诞生了我们的子公司--"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在大阪设厂,生产电灯泡。日光灯、电子管、电视显像管、手提收音机等,而松下电器的有关各事业 部门,就利用生产的产品使松下电器的品质提高到世界水准。

1951 年 8 月,松下派公司职员到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处,开拓海外新市场。1953 年成立纽约办事处,1954 年,终于把 2 万台电子管手提收音机向美国出口,其他国家的外销业务也迅速成长,达到了年营业额 5 亿元。

技术与设备的革新

1953 年,松下公司兴建了"中央研究所",真正开始全面加强技术研究。"中央研究所"是从事基本研究和指导各事业部门的新产品开发。为了迎接自动化时代的来临, 一并进行新机器设备工具的研究开发,因此有专门的机器制造工厂,还包括了产品设计在内,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设施。我初次到美国时,看过据说当时最新式的干 电池制造机。当我第二次再

去,却发现去年最新式的机械,在一家干电池工厂里成了最古老的机器,叫我大吃一惊。一般市面销售的机器是普通货,一流制造厂商都有自己公司设计的机 器,不愿对外公开,因为比市面上的优良好几倍。如果没有自主的心理准备,只想依赖别人的力量或金钱,是不可能产生真正好的设计的。我看到这个事实,觉得还 不太迟,可以迎头赶上。只要资本许可,要全力更新生产设备。正在这时候,松下面临了美国有力的干电池制造商向日本的挑战。这一年,美国 R 公司决定和日本某干电池制造厂合作生产,在庆祝酒会上,我接受邀请也去了,该公司驻日本负责人,向我打招呼说:"竞争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好好干吧!"对于 R 公司驻日负责人的一句寒喧话,我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同是日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定会回答:"好吧,我们好好干下去吧!"我听到对方直截了当的说 到竞争,心想对方未免抱着太大的把握和信心吧!当然,我也非常佩服对方毫无保留的认真态度,恐怕就是这么一个坚决的信心,在美国才能成为一家优秀的制造厂 吧。为应付 R 公司的挑战,中央研究所与第二事业部的技术人员在短期内竟开发成功高性能干电池,品质毫不逊于对方。社会一般人士都认为松下宝刀未老,国际牌干电池的地位 获得确保,这件事使我非常高兴。这认为这不仅是好胜心使然,由于双方竞争,都愿意把更好的产品贡献给社会,这种热诚和认真,才能使松下电器屡获好评。经过 这些合作与竞争的努力,松下终于建立了本身独特的技术基础。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