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恰如其分的孤独

帆书 |
19
| |
胡慎之
恰如其分的孤独
 
荐语:在喧嚣的世界里感到孤独,可以说是很多人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情绪体验。这种孤独并非完全无法解决和克服。孤独的背后,是未被表达的情绪与无法接纳的过去。去看见、去理解、去接纳,我们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获得自由。本期作者光临,著名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老师分享了他自我探索的故事,与你一起重新认识“孤独”那些事。探索真实的自我和情绪,并进一步构建起有效的社交关系,筑造一个独立且坚定的精神家园,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
作者简介:
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被评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拥有20余年的咨询实践经验,曾任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计》《奇葩说》等节目特邀知识顾问。著有《走出原生家庭》《重建亲密关系》等作品。
 
主要内容

《恰如其分的孤独》丰盈自我的内心,活出孤独的勇气。

重新认识孤独

什么是孤独

孤独是我们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所存在的、与其他生命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是无人能懂的内心感受

孤独的三种类型

自我封闭性孤独:也叫自我隔离性孤独,表现为性格自闭,不会主动抓住机会,不会主动与人产生联系,不愿意展开社交。

被动孤独:表现为感觉孤独且不安于孤独,总想逃避孤独。

主动孤独:表现为安于孤独的状态,体会到的是积极甚至极致的享受,这就是恰如其分的孤独。

孤独背后的自恋状态

孤独的背后常常是缺乏与人深度连接的自恋状态。

自恋状态常表现为“自我牺牲”与“受害者情结”,不承认自我获益,在人际关系中缺乏合作。

定义与接纳自己

对自己的定义决定了你的关系

了解自己一理解自己一与自己和解—自我成全与自我成就

四种自我模式

控制模式:人与人之间充满竞争关系,容易物化他人,把别人当作工具,极度自利。

疏离模式:对关系充满不信任感,回避与他人产生连接。

顺从模式:重视他人需求胜过自己需求,同时又对自己付出较多深感不平衡。

成全模式:与他人合作时,彼此都有付出与回报,既能看到对方的价值也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实现双赢。

自卑与自尊

自卑的对立面不是自信,而是自尊。

尊重是接纳一个完整的自己或他人,即接纳自己和对方本来的样子。

接纳自己是不完美的,不抱怨过去,不评判我们曾经使用的方法。

厘清与他人的关系

忽视

忽视的三种类型:

需求忽视:对我们的需求视而不见,或看不见真实的我们,按照其本人意愿强行曲解我们的需求。

情感忽视:因不被理解而带来孤独的感觉,对方从主观上忽视我们的情绪,甚至用忽视来攻击或控制我们。

价值忽视:他人对我们的贡献和价值不给予正向回应,或干脆不回应。

讨好

讨好的关系里没有获益者,讨好者小心谨慎,容易将自己不愉快的方面投射至他人的精神表象上,这个过程时常充满冲突。

讨厌

我们可以透过讨厌看到其背后的动力,有的讨厌源于我们欲罢不能的喜欢,有的来自我们内在的挫败感或自我否定的投射等等。

嫉妒

嫉妒是一种在与他人的比较、竞争中稍有不足,便借此否定自己、忌恨他人的情感。

我们应承认嫉妒是一种天然的本能,只有接纳自己的平凡,不过度贬低或夸大,嫉妒才可以转化,释放更多善意。

实现恰如其分

社交的五个原则

做一个愿意为他人鼓掌的人。

尊重自己,同时尊重他人。

要有循序渐进的分寸感。

向对方表达善意。

遵循价值交换原则。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