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讲话:春秋
荐 语
如果你曾经好奇,中华民族从何处来,那么,最久远的、可靠的答案,大概就数《春秋》了。
严肃了说,它被列入四书五经,记录着民族早年的记忆和智慧,让无数人为之皓首穷经,苦苦求索其中的微言大义。
往通俗了说,它是一本抵一万本的故事书,作为庶子的小白,是怎么当上齐桓公的?流亡在外的重耳,是怎样逆天改命,当上晋文公的?好色的夷君楚庄王,又是怎么成为一代霸主的?
一个个起点文都想不到的巨变,精彩程度绝对让人叹为观止。
作 者 简 介
顾颉刚,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他是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唐德刚等史学名家共同的老师。
本书原名为《春秋史讲义》,由顾颉刚和童书业合作。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春秋》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引言:春秋是一场大戏
一、 春秋政治史
1.郑国独强
2.齐桓霸业
3.晋文霸业
4.楚国的强盛
5.吴越争霸
6.春秋的特点
二、春秋社会史
1.春秋时的经济情形
2.春秋时的政治制度
3.社会风俗
4.宗教学术
正 文
引言:春秋是一场大戏
关于《春秋》我们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因为它是关于中华民族最早靠谱的记忆,位列四书五经!
西周末年,昏聩的周幽王一味宠爱妃子褒姒,改立她及其子为王后和太子,逼反了太子的母舅申侯,联合西夷、犬戎破周都,杀幽王,但西方已被戎族占据,周平王只好东迁到洛邑,西周结束,开始了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总共295年。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鲁国纪年方式记录下来,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其后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不同于西周时期,其主要原因在于王室日渐衰微,而诸侯力量日强,加之其时西戎东夷、南蛮北狄的侵扰不断,就形成了那个小国林立,战争不断,大家辈出,群雄争霸的局面。
先说国家,除了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外,大概先后有120个国家;就战争而言,知名的有繻葛之战、鞍之战、长勺之战、泓水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等等;就大家而言,拥有管仲、孔子、墨子、老子、孙武等儒道法墨名兵家的代表人物;群雄争霸自不必说,郑庄、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阖闾、勾践这一干人物构成不同说法的“春秋五霸”……
春秋是一场大戏,角色、故事、人物精彩纷呈,快来揭开大幕吧……
一、春秋政治史
郑国独强
春秋最初期的历史主要是郑、宋、鲁、卫、齐、陈诸国的历史。彼时王室式微,只得依附诸侯立国,而当时,与王室关系最密切的是晋、郑两国。而晋分裂成晋、曲沃,内部征战不休。于是,王室最重要的屏障,就只有分封不久的郑国。此时,郑国当政的是郑庄公寤生,春秋开篇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克段于鄢
郑庄公还有一位亲弟弟叫共叔段,母亲姜氏不喜欢庄公,偏爱共叔段,屡次请求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武公不同意废长立幼。庄公即位之后,姜氏又为共叔段要求封邑,先要制邑,因为是险塞,庄公不肯,后来,姜氏又要求京邑,庄公答应了,封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但共叔段有母亲撑腰,不安于此,各种“作”开始上演了:违规建城墙,将西鄙划到自己领土中,招兵买马……而庄公则很能“装”得住,大臣来报告共叔段的种种不安分,他每每表现得很无奈,总是用“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搪塞过去。最后,当他听说共叔段母子约好谋逆的日期时,对臣下说:“可矣”。然后率兵一举打败共叔段,并软禁了母亲姜氏。
我们常听“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此案是极好的解释,后人说庄公可谓是“钓鱼执法”的第一人,他故意纵容共叔段,使其走上不归路,最终一举剪除。春秋说“郑伯克段于鄢”,直呼其名,且用一个对敌人才用的“克”字,讽刺他有违兄弟孝悌之义,一字之用,道明了史家的态度。
繻葛之战
共叔段之乱,引来了其他诸侯国干涉,共叔段的儿子逃到卫国,卫国联合宋、陈、蔡伐郑,但郑庄公沉着应对,各个击破,国力日盛,陈、鲁、宋、齐都开始亲郑。渐渐地,居然直接挑战周王室。
先前,郑武公和郑庄公都曾是周平王的卿士,且郑国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屏障,因而握有王室权柄。后来,周平王想要平衡郑国权力,想把政权分一半给虢国。郑庄公心生怨恨,平王向他保证并无此事,为使他宽心,把王子狐送到郑国做人质,郑国太子忽也到周朝做人质。
周桓王即位后,真的打算把政权分给虢公,郑庄公听说后,就派大将祭仲带兵割了周地的麦和谷子。周桓王把郑庄公的政权完全剥夺,庄公也不再朝见周天子。周桓王大怒,召集了蔡、卫、陈等诸侯,御驾亲征讨伐郑,郑国起兵抵抗,双方在繻葛大战。郑国以鱼丽之阵大败周王。从此,王室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国势力增强,竞相争霸。
齐桓霸业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发生内乱,王位在昭公、厉公、公子亹之间更迭转手,国势衰落。而当时齐国国力渐强。
鲁桓公十八年,齐襄公听说郑国高渠弥弑郑昭公,立昭公弟弟公子亹为君,便想替郑国讨贼,借以摆出盟主的架子。在首止,齐襄公杀了公子亹,车裂高渠弥。此后,齐国又号召诸侯,一同伐卫,止住卫国的内乱。同时,齐国一步步灭了纪国,将纪国土地纳入版图。
及瓜而代
这时,齐襄公几乎成了霸主。可惜,因为“及瓜而代”的事件,霸业未成。先前,齐襄公派大夫连称、管至父去驻守葵丘,许诺第二年瓜熟时遣人接替他们。但是,期满之后,二人请求接替,襄公不准。因此,二人怨恨襄公。当时齐国有个宗室公孙无知,是襄公叔父的儿子,很受襄公的父亲宠爱,一切待遇都和太子一样。
襄公即位以后,他的待遇被降低,因此也怨恨襄公。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图谋作乱。鲁庄公八年,齐襄公游姑棼,打猎受了伤,连称等人趁机杀了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君,不料,无知又被大夫壅廪所杀。当时,襄公的庶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在鲁国和莒国,二人接到消息立刻赶回齐国。
管仲射钩
当时,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截断从莒国到齐国的路,并一箭射倒公子小白,继续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然而没想到小白却先行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原来管仲的箭射到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佯死骗过了管仲。
齐桓公即位之后,立即发兵,大败鲁国,逼迫鲁国杀死公子纠,献出管仲、召忽。召忽自杀,管仲却做了囚犯,由齐兵带回国。当时齐军的主帅鲍叔牙劝齐桓公重用管仲:“您如果只想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也就够了。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业,没有管夷吾不行。夷吾所居之国,其国必强。”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早年间两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多分钱,鲍叔牙不觉得他贪,因为知道他贫困,管仲曾经为鲍叔牙办事而结果更糟,鲍叔牙不觉得他愚笨,而是知道时机不对。他们两人的交情,被后世誉为“管鲍之交”。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果然赦免射钩之罪,并且重用管仲,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尊王攘夷
齐桓公的霸业分为安内和攘外两大部分。在安内上,管仲为齐国开出了内政、军政和财政三大药方:
在内政上分画都鄙集权中央,把国都分为二十一个乡,由桓公和上卿各领五个;设立三官制度,官吏中立出三宰,工人中立出三族,市井中立出三乡;由基层到高层,依次设立邑、卒、乡、县、属,五属大夫直接把他们治理成绩汇报桓公,内政方面清晰高效。
在军政上修整武备以扩张国威,推行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的基本治理结构,每家出一卒,五乡为一军,每个级别都自有领导,全国三军由桓公和国子高带领。每逢春秋季训练军旅。人们不许自由迁徙,每伍的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互熟识,一旦开战凭声音和容貌就能够不乱伍。其时齐国缺少兵器,管仲又规定军器赎罪的刑法,重罪者可用一副犀牛皮制的甲和一柄车戟赎罪;轻罪者可用一副皮制的盾和一柄车戟赎罪;小罪者,可用铜铁赎罪。这一样来,甲兵充足,军力大增。
在财政上奖励农商以充实国库,管仲制定了相地衰征的政策,视土地好坏来等差赋税的轻重。通货积财,设轻重九府之制;观察年岁的丰凶、人民的需要来收散货物;制造钱币,由官府掌管,此外,还提倡捕鱼煮盐。齐国慢慢成富庶之地。
在攘外方面,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他曾向齐桓公谏言:“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就是树立起尊重周朝王室的旗帜,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团结各诸侯国对长城外的戎、狄等游牧民族和南方楚国等侵扰中原诸侯的蛮夷进行抵御。山戎伐燕,齐军救燕。狄人攻邢,齐桓公听取管仲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为邢国建立新都。其后,狄人大举攻卫,杀卫懿公。齐桓公率诸侯国助卫国另建新都。齐桓公对不断北侵的楚国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更联合诸侯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加入诸侯联盟,听从齐国指挥,这就是召陵之盟。
顾颉刚先生认为,统看齐桓公的霸业,势力只在东方一带,对秦晋与四夷也并不能完全征服,只是靠团结诸侯才做出一些场面来。在安内方面成绩显著,但是攘外上,却只做出一些空把戏。然而,中原之所以不至沦亡,周天子之所以还能保持虚位至数百年之久,的确是齐桓公的功劳。
所以,后来的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做了诸侯的霸主,一手救正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披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成了异族统治下的人了。”由此可见齐桓公与管仲对于保存中原民族和文化的伟大功绩。
宋襄公争霸
齐桓公虽成就霸业龙图,但晚年却宠信像易牙这种煮了自己儿子给桓公吃的一班奸邪小人。桓公夫人无子,但他有很多庶妾,所生的儿子都地位平等,他担心死后诸子争位,就预先把公子昭嘱托给了以仁义著称的宋襄公。易牙等人撺掇桓公立公子无亏为太子,桓公答应了。
后来,管仲去世,五公子都图谋储位,齐国内部开始乱作一团。齐桓公去世,易牙进宫,与人勾结杀死群吏,拥立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到宋国去,宋襄公见齐国有乱,想趁机抢夺盟主的位子,也就联合了曹、卫、邾起兵伐齐,将齐军打败,送公子昭回国即位,是为齐孝公。
宋襄公因平齐乱而声名鹊起,雄心勃勃地妄想霸主地位,他先后拘了滕君和鄫君,向诸侯示威。其实,宋国的盟友只有卫、邾等国,势力很是薄弱,但宋襄公不自量力,又过分讲究“仁义道德”。
宋襄公邀齐、楚会盟,不带兵前往,被楚国趁机拘了,鲁国求情才被放回,但仍想伐郑。楚国起兵伐宋救郑,双方战于泓水。宋国兵少,先排成阵势,楚兵还在渡河,司马目夷劝襄公:“趁他们还在渡河,我们掩杀过去,或者可以得胜。”襄公不听,楚兵渡河完毕,还没有排成阵列,司马又劝谏,襄公还是不肯。等到楚国布好了阵,两国正式交战,宋兵大败,襄公受了重伤。
宋人抱怨襄王,襄王却说,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和老人,乘险压迫敌人,不合古人行军之道。不久,宋襄公伤重去世,宋国的争霸草草收场。这时,齐国衰落,中原没有霸主,时局危乱之极。于是,第二次尊王攘夷的大任就落到了另一个大国——晋国的手里了。
晋文霸业
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黄河下游时,黄河上游有两个国家已经开始强盛起来,那便是晋与秦。鲁庄公十六年,曲沃武公再次起兵伐晋,灭了侯缗,并用珍宝器物贿赂周僖王,最终被封为正式诸侯。第二年,晋武公去世,其子佹诸继位,是为晋献公。晋献公是一个雄主,晋国强盛的基础完全由他奠定。献公先是平定内患,又积极向外发展。他起兵攻灭耿、霍、魏三国,并把其中两个赐给臣下,次年,又让太子申生伐山东狄族,并且假虞灭虢,留下“唇亡齿寒”的典故。
骊姬之乱
晋献公虽然雄才大略,但在女色上也非常糊涂。先是收纳自己的庶母,生下秦穆公夫人和申生太子,后又在戎国娶了两个庶妾,生下重耳和夷吾,后来伐骊戎,又纳了骊戎君的女儿骊姬姐妹。骊姬奸诈狠毒,凭借美色获得献公专宠,被立为夫人。她想废太子申生而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便买通晋大夫劝献公派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邑,夷吾守屈邑。布置好一切,骊姬又叫申生去祭祀他的母亲,申生祭祀后,把祭肉进献给献公,正巧献公外出打猎,骊姬把肉放在宫里,下了毒药。
六天后,献公回来,试出肉里有毒,骊姬诬陷申生弑父自立,于是献公激怒,勒令申生自杀,有人劝申生上书辩解,他却说献公没有骊姬,居食不安,如果自己上书,骊姬必定死罪,父亲老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让他不高兴呢,然后自杀了。骊姬又诬陷重耳和夷吾都是同谋,献公派人去杀二人,逼得重耳逃奔狄国,夷吾逃奔梁国。奚齐被立为太子。
献公去世,将奚齐拖付给荀息,奚齐即位,被想迎立重耳的里克等人杀掉。荀息又拥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也被里克杀死,同时荀息也殉了难。夷吾想回国为君,向秦国请求援助,秦穆公看到晋国内乱,正想捞些便宜,和夷吾约定事成后把晋国河东地方送给秦国做报酬。夷吾旋即即位,是为惠公,但惠公却背信弃义,既不履行对秦国的许诺,同时在灾荒年得到秦国粮食援助下,却秦国遇到灾荒时不愿回报,秦国动怒,起兵伐晋,并生擒了晋惠公。在秦穆公夫人的求情下,秦国收了晋国承诺土地,放惠公回国。惠公不久去世,其儿子圉即位为怀公。怀公非常忌惮外逃的重耳,杀了跟随重耳大臣的家人,失掉了晋国的人心。
重耳流亡
重耳先是逃奔狄国,在那儿娶妻生子,住了十二年。接着又赶往齐国,齐桓公把宗室女姜氏嫁给他,赐给他财富,对此他“乐不思晋”,但从臣们不以为然,偷偷商量动身的计划,被婢女听到报告姜氏,姜氏杀掉婢女,力劝重耳不要贪图安乐,重耳不听,她就灌醉重耳,和从臣狐偃同谋,送走了重耳。后来,重耳又游历了曹、宋、郑等国,来到楚国。楚王隆重招待他,重耳承诺楚王日后以“退避三舍”报答楚国。楚王用厚币送他到秦国,秦穆公这时与晋惠公绝了交好,提拔重耳,将宗室的五个女子嫁与重耳为妻,乘机送重耳回国,晋国臣子内应,迎立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城濮之战
晋文公回国之后,勤理军政,举贤任能,省用足财,晋国大治。晋文公学习齐桓公尊王的策略。此时,周襄王避狄难出居郑国,派使者向晋、鲁、秦等国告难,狐偃劝诫晋文公勤王,于是晋文公亲自帅师迎接周襄王,赢得诸侯赞誉。
勤王之后,晋文公又积极向外发展势力,不久,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晋文公依约退兵三舍,避开楚军。后来,双方在城濮展开大战。晋下将胥臣在战马上蒙了虎皮,向楚国盟友陈、蔡军队冲去,陈、蔡军抵挡不住,四散奔逃,楚国的大军也跟着溃败。晋国上将狐毛,建了两面大旗,假意后退,下将军栾枝也叫兵车拖了薪柴假意逃走。
楚兵追赶,晋中将先轸、郗溱、狐毛、狐偃一起夹击楚兵,楚军大败。城濮大战影响了中原全局,此前,楚国的势力几乎蹂躏了整个中原,齐、宋、鲁、卫、郑、陈等国不是被楚国侵略就是已投降楚国,狄兵攻入王畿,逼周天子蒙尘,局势可以说是“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缕”。城濮一战,南夷的势力退出中原,北狄也渐渐衰微,于是华夏国家和文化的生命得以维持,这实在是晋文公的大功。
城濮凯旋之后,晋文公路过雍丘,帮助周天子修筑宫室,并亲自到周都献给天子楚国战俘:战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周襄王万分感激并亲自接见文公,策命文公为诸侯之长,赐给他各种礼服和赏赐。文公三次辞谢,才受了赐策。这年五月,周室大臣邀请诸侯在王庭会盟,盟辞说:“大家齐心协力辅佐王室,不得相互侵害!有谁背盟,天神降下惩罚来,使他兵败国亡,子孙老幼统统受到灾祸。”这次盟会是葵丘之会后的第一次大会,晋文公在这次盟会里正式成为盟主了。
秦晋的冲突
秦国也逐渐强大,尤其是秦穆公任内,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夫人,“秦晋之好”即由此而来。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和蹇叔等人,势力不断向东发展。晋文公始终不愿与秦国发生冲突,文公去世后,太子即位,即晋襄公,晋襄公也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
此时秦国起兵伐郑,即语文课本中著名的《崤之战》,其间种种蹇叔哭师、弦高犒师、借道灭滑、崤地覆灭、释放三将……简单地说,秦国派去驻守郑国的将领很得郑君信任,但他一心念着老主子,就勾搭秦穆公打郑国,蹇叔劝阻无效,秦军在滑国碰到了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识破秦军意图,一边回报郑君,一边假装是郑国派来犒赏秦军。秦军统帅一看人家已经知道了,这里迎外合显然没戏了,就顺道灭了软柿子滑国准备班师回国。
按说到这里也没什么,就是有点劳民伤财罢了,但晋国不干了,送上门来的肉包子怎么能不吃呢。在崤地一战,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被俘,但晋襄公的母亲是秦穆公的女儿,就劝襄公释放了三将,气得先轸大骂襄公。
秦穆公知道错误出在自身,仍然重用三人,此为崤之战。但秦晋恩怨未了,后来,秦国又派孟明伐晋,晋襄公亲征,在彭衙再次大败秦军。后来,秦穆公一看,还是自己亲自上吧,率兵伐晋,且过了黄河就烧船明志,晋国避其锋芒,守而不战,穆公获胜,西戎诸国都来归服,秦穆公就此做了西戎的霸主了。但晋国第二年就起兵伐秦,是为报复。可见春秋时晋、秦交战总体上晋国是要占上风的。
晋国中衰
晋襄公去世后,晋灵公即位,但此君无人君之德,淫暴凶横,赋税滥增。他常常站在高台上,用弹丸射路上的行人,看他们痛苦躲避取乐。有一次,因为熊掌没煮烂,就把厨子杀死,将尸首放在畚箕里,让宫女扔掉。赵盾撞见,问清缘故后很是忧虑,多次劝谏晋灵公。
灵公反感,竟派刺客去刺杀赵盾,又设局陷害他,被赵盾逃脱了。赵盾的同族赵穿看不下去,起兵在桃园里杀了晋灵公。赵盾还未出境,听说灵公已死又返回晋国。晋国骊姬之乱时,立盟群公子不许居国里,从此晋国没有公族。所以,晋国国卿的势力越来越强,公室越发无力,这已经埋下了“三家分晋”的基础了。
楚国的强盛
下文省略。请前往官网查询。
So 这是广告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阅读排行
- 51643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10
- 9932
- 9204
- 8171
- 7555
- 7252
- 7205
- 7105
- 6684
- 6317
- 6262
- 6120
- 5794
- 5339
- 5049
- 4688
- 4339
- 4263
- 4198
- 4178
- 4171
- 4010
- 3930
- 3766
- 3696
- 3686
- 3671
- 3635
- 3628
- 3566
- 3511
- 3485
- 3172
- 3090
- 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