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
荐 语
时下娱乐圈流行“撕扯”,你方撕罢我登场。但娱乐圈也不乏模范伉俪,孙俪邓超这对当红明星常在微博耍宝卖萌,引得一众粉丝艳羡不已。但我们知道孙俪在少年时遭遇父母离婚,吃尽苦头,曾经发誓不婚、不相信爱情,而现在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这与她学会宽恕不无关系。
孙俪妈妈离婚后,在做售货员同时还要兼职做保洁员,这样才能供得起孙俪上学和学舞蹈。想到自己母女的艰辛,再猜测下父亲的逍遥。孙俪有多心疼妈妈,就有多恨爸爸。她常常幻想一个画面:我有钱了,开着跑车行驶在上海街头,红灯亮了,我停下来,无意间一转脸,看见路边站着的爸爸,他也正在看着我,然后绿灯亮了,我开着车扬长而去,……这样想着,我觉得特别解恨。后来,孙俪一举成名,而她爸爸和继母双双下岗,以经营杂货铺为生。她的幻想成了现实,可短暂的快感之后,是挥之不去的牵挂。后来,看到爸爸接受采访,说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女儿很好,所有成绩都是靠自己,看到父亲竭力维护着她,她失声痛哭。在得到邓超的鼓励,取得了妈妈的谅解和支持后,孙俪接纳了她的父亲,承担起了同父异母妹妹的教育费用,并坚持为她的父亲和爷爷买了房子。当回家看望父亲,在楼下看到父亲家里的灯光时,她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幸福。她终于明白:恨一个人,你永远得不到幸福,而爱,可以让你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
宽恕,在这个年代,也许会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然而,我们主张宽恕,正是因为体悟到人都不完美,都有可能犯错,也都有可能受伤。宽恕,是为自己及世界疗伤止痛的根本方法。
这次课程还包含另一本书《我父亲是恐怖分子》,作者扎克·易卜拉欣以其亲身经历讲述如何通过宽恕,选择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也用父亲操纵毁灭世界的经历,警示我们,从不宽恕的代价。
作 者 简 介
德斯蒙德·图图
作者德斯蒙德·图图,是为南非正义与种族和解而战的杰出领袖,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曾任南非开普敦大主教,曼德拉曾亲自指派他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主席。在他和曼德拉的努力之下,南非避免了报复性种族屠杀,和平转换为民主国家。本书另一作者默福·图图,是图图大主教的女儿,也是位经验丰富的传教士、老师、作家。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宽恕》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引言:我受够了仇恨的滋味
一、为什么要宽恕
二、宽恕的真正内涵
三、宽恕的四段进程
四、一切都能宽恕
正 文
引言:我受够了仇恨的滋味
扎克七岁时,父亲成了恐怖分子,被捕入狱。一家人流离闪躲,他却还是躲不掉白眼和殴打。
扎克十岁时,父亲在狱中又制造了一桩更大的恐怖袭击,政府当局震怒,全国民众都恨上了他们。
母亲难以忍受,选择离婚,扎克迎来了一位会拳击的继父。所以,扎克被殴打而造成的伤害级别也由同学的业余水平,提高到拳击手继父的专业水平。
父亲言传身教给扎克的是:以色列是穆斯林的敌人,同性恋都是罪恶的,阿富汗应该建立起按伊斯兰教教法治理的国家,进行恐怖主义活动不过是自己该做的。
父亲以及父亲的朋友,都期待着,在这个事上,虎父无犬子。
可当扎克第一次挣脱父亲和继父,去兼职,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之后,突然觉得,父亲他们的看法并不正确。他发现,很多人都很友好,包括此前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同性恋者。
所以他宽恕了欺压他的人,当自己也可以欺负小朋友时,看到小朋友无助的表情,捡起了书包还给了他。他也感谢社会接纳了他,所以他跟妈妈说,自己的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没想到他妈妈说:我已经受够了仇恨的滋味。
所以他参与公开演讲,告诉人们,只要你肯接触世界,克服偏见,即使父亲是恐怖分子,自己也可以选择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也告诉人们,尽管父亲已经走上邪路,他也不再想听他的狡辩,但是父亲也并非天生的恐怖分子,也曾慈祥善良过。只是人性如此,他被生活羞辱,又不肯换一个视角看待,听着别人灌输的恨意,就肆意妄为。他是《我父亲是恐怖分子》的作者,是TED演讲的嘉宾,他是扎克·易卜拉欣,他的父亲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恐怖分子。
一、为什么要宽恕
当别人以不公义的原因伤害我们时,我们能够克服愤怒而宽恕,即我们不否定自己有生气的权利,但却愿意尝试对冒犯者显现出仁慈、善意与爱心。这样,既能赠予冒犯者一份礼物,也可以把自己从怨恨中解脱下来。
宽恕让我们在身心方面都不再受愤怒与怨恨的折磨。科学研究表明,宽恕可以减轻抑郁症,带来希望感,增强自信心。熟谙宽恕的人,身心健康问题较少。而抓着愤怒与怨恨不放,持续活在压力之下,则更容易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以及伴生的高血压、溃疡、偏头疼等身体疾病。
宽恕还能让家庭与社会群体复原。人类个体之间具有深刻联系,每个人的内心都对和谐共处有着本能渴望,若永不宽恕,受苦的不只是个人,整个世界都要一起遭罪。我们都是人,都会犯错、会伤人,当我们能够认识到彼此的角色可能互换时,就明白宽恕对于维持人类社会持续运转的非凡意义了。
二、宽恕的真正内涵
宽恕纯粹是了然人性后的豁达。没有人天性邪恶,也没有人天生完美,在每一种无望的处境中,在每一个看似无可救药的人身上,都藏有蜕变的可能。
一旦接受自己和对方的人性,我们就能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再是受害者,而是生还者、英雄,我们能够从自身遭遇中学习、成长,甚至还能以此为动力,减轻他人痛苦和煎熬。至此,我们从伤害中复原了。
复原不代表已经发生的事再也不会令我们心痛,不代表我们不再思念失去的人或事。复原只是意味着,我们找回了尊严,并且能够继续自己的人生。
案例:巴勒斯坦人巴萨·阿敏,12岁时目睹同龄的一个男孩被以色列士兵枪杀。从那时起,他心中涌起一股亟须报复的仇恨,于是加入了一个组织。有人叫他恐怖分子,但他认为自己是在为他的安全、家庭、权利和自由而战。17岁时,他因为计划攻击以色列军队被捕。然而,在狱中,巴萨和以色列狱卒聊了起来,他们双方都认为对方是恐怖分子,也都否认自己是那块土地上的外来者。通过对话,他们了解到彼此是多么相似。巴萨生平第一次产生同情的感觉。这一领悟,改变了他的人生,后来他领导组成了“和平斗士”,从此再也没有拿起任何武器。
宽恕不是懦弱的表现。受伤害的人,逃避真相,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是懦弱的表现。但宽恕恰恰要求受伤者直面事实,正视自己的情绪,体会共通的人性,然后予以宽恕。即使在最严酷的环境中,遭到最恶劣的对待时,仍能怀着同理心去宽恕,这绝不懦弱,而是真正的勇敢。
案例:马鲁西·潘瓦讷主教,因为反对种族隔离而被捕,南非警方对他酷刑折磨,出狱以后,他继续发起反隔离运动,但却不是出于报仇雪恨。他说,在受到严刑拷打时,他意识到:这些都是神的孩子,他们一时丧心病狂,我们必须帮他们把人性找回来。
宽恕不是正义的沦丧,它让正义有得以伸张的空间,且意图纯粹,不带报复动机。赦免表示受害者要暗自忍受不公平的事件,或者认为公平不是自己应得的,或者表示这是件小事,不值得计较,假装并没有受伤。但是,宽恕的含义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它发生在加害人已经被依法审判、惩罚之后。只是,往往正义已经得到伸张,很多人依然被困在受害后遗症中。这时,宽恕,是摆脱伤害的唯一出路。
宽恕不是遗忘,它是无惧地记住伤害。宽恕绝不是要我们用面纱遮住伤口,假装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相反,宽恕是要绝对坦诚地挖出真相,是要让伤害发声,说出自己经受的痛苦。
三、宽恕的四段进程
人类是充满弱点的脆弱生物,我们会受到种种伤害。每当受到伤害,我们就面临要报复还是和好的选择。生物学家主张,我们天生就会在受到伤害后寻求报复,然而,研究也显示,我们天生渴望人际关系。放逐或者关禁闭,向来是严厉的处罚方式。人人都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那么结果是,我们都会失明。而且,报仇雪恨并不能消除伤害带来的伤痛。
不会宽恕的人,会在报复的循环中泥足深陷。而个人幸福和社会道德,也就在循环中沉沦毁灭。报复循环:残酷暴行→痛苦→选择伤害→报复→残酷暴行。
而选择宽恕的人,则会开创出新的循环:残酷暴行→痛苦→选择复原→把事情说出来→正视内心感受→予以宽恕。
宽恕不是一个慈悲的举动,或者几句简单的话语,而是需要经过循环中的四段进程,才能艰难地实现:1.把事情说出来 。2. 正视内心感受。3.予以宽恕。4. 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
1. 把事情说出来
把事情说出来,正视、理解伤害本身,并找出伤害的意义,是受到伤害以后拿回尊严的方法。挖掘出真相,而不是假装已经发生的事没有发生,让真相以它最赤裸、最本初的原貌示人,才能让过去和未来取得和解。
案例:“他有很多伤。全身总共有四十三处伤。他们还往他脸上泼硫酸,把他的右手砍下来。”姆兰乌丽太太向“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提出惨痛的证词,诉说她丈夫西塞罗失踪与遇害的经过。只是把事情说出来,委员会的人不盘问,不批评,姆兰乌丽太太就感觉好多了。
当有一个安全而肯定他们的地方,让种族隔离政策的受害者说出自己的故事,诉说自己的愤怒与委屈时,他们觉得很欣慰。本来他们一直活在受害情结的折磨下,认为没人能真正了解他们受到什么煎熬,也没人相信他们要说的事。终于可以说出来时,他们觉得解脱了,不必再独自背负重担。就这样让南非免于复仇的毁灭。
首先,要说出真相,说出真实的事发经过,从陈述事实开始,像拼图一样,一次拼上一小块记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拼起来,一些小细节可能也很重要。
其次,你要决定要告诉谁。最好是能对伤害了你的人说,当你站在加害者面前,凭借真相站稳脚跟,你就是在拿回你的尊严和力量。最好,他们已经表现出后悔,想请求你的原谅,愿意听你诉说。然而,情况并不总是很理想,人类将自身行为合理化的能力无穷无尽,没有一个坏人认为自己是坏人。被要求对质时,他们很容易认为自己被攻击,从而采取防卫姿势。我们无法确认施害者一定会承认自己的错。
如果不能对施害者面对面诉说,可以考虑给对方写信。在信中诉说你的故事,即使你永远不会寄出这封信,依然能够得到疗愈。你也可以选择公开诉说,或者和自己信任的朋友、心理师诉说,在诉说中,将悲伤释放,并由此得到强大的疗愈力量。
案例:琳恩一家乘行旅车离开海边,准备回槲树区的家,车里的两个女儿,还沉浸在沙滩节的欢乐中,一路上叽叽喳喳。突然,一个醉酒的女人,体内还有古柯碱和安非他命,开着雪佛兰,以近五十英里的时速,闯过红灯,从左侧撞上琳恩的车。那股撞力把琳恩一家先推向电线杆,又推向一家人的前院。当琳恩在医院醒过来时,来探望的朋友说对她失去的深感遗憾。她问自己失去了什么,朋友告诉她失去了两个女儿。琳恩先是彻底懵掉,而后陷入了巨大的痛苦。深陷哀恸的琳恩,不得不求助于亲友,之后,她又决定告诉肇事者莉萨。当她还在坐牢的时候,琳恩就开始写信给她,而她也回信了。她也决定,为了继续过日子,为了将来的喜悦,她必须找到办法宽恕莉萨。后来,琳恩夫妻二人,和出狱后的莉萨一起向公众讲述宽恕的力量。
不用太担心你要如何或在哪把事情说出来。就复原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出来”。我们可能会发现,单单是把事情说出来,就能为我们卸下重担。说出来,就等于在说:“悲剧已经发生,我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它,但我可以拒绝永远困在过去。”
2. 正视内心的感受
一旦说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就必须超越事实本身,来赤裸裸地感受。尽管我们可能不愿意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或者深不见底的痛苦,但这却是平复过来,继续向前的不二法门。若是不愿触碰痛处,这些情绪可能会在心里堆积、溃烂,最终破裂并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当我们遭受任何一种痛苦煎熬后,总是伴随着以下几个阶段:否认、愤怒、追悔、忧郁,以及最终的接受。当一份痛苦让我们无法承受时,否认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但持续处在否认状态中可能导致自我毁灭,每一位上瘾或酗酒者的悲惨挣扎下,都深埋着一份对痛苦的否认。一旦正视了内心的感受,我们就脱离了否认的阶段。
追悔和否认很像,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接受。人们总是会在事后,念叨着如果我这样做了,如果那样说了,事情就不会发生。然而,追悔无法抚平我们的伤痛,也无法弥补造成的遗憾。走出伤痛的唯一办法,就是从中穿越过去。一旦明白痛苦无法改变,人们就会变得忧郁,接下来怎么办,希望在哪里?希望与契机就在最后一个阶段,接受。我们接受既定的真相,接受自己的痛苦,接受自己的脆弱,正视它,感受它。
让我们内心的伤痛发生声音,找到一个肯定我们的人,他要能够完全倾听,而不是试图改正你的感觉。许多人和自己的感受绝缘,这往往是因为过去经历痛苦,我们都选择麻痹自己。我们必须学会感受,这对宽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越能自在地与内心的感受共处,我们的人生就会越幸福宁静。
3. 予以宽恕
曼德拉说:“当你迈向自由时,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你仍在牢笼之中。”说出真相并正视内心感受之后,你就要决定是否选择宽恕。我们选择宽恕,因为它通向自由,也让我们走出诉说与发泄的循环。
我们之所以能够宽恕,是因为能够体认到彼此共通的人性。生而为人,我们都有人的核心特质,谁都可能慷慨善良,谁也都可能刻薄残酷,谁的本质都难以被事件代表。如果审视一下任何一位施害者,我们都会发现一些故事,借此明白不分彼此的共通人性。没人生来满腹仇恨,没人生来充满暴力,如果受到一样的压力,置身一样的环境,我们也很有可能犯下一样的罪行。这种对于自身弱点的认知,帮我们获得同理心、慈悲心和宽恕力。
案例:发生在孟买的恐怖袭击,夺走了凯雅·薛尔的丈夫和十三岁的女儿。出事之前,凯雅和身在孟买旅游的女儿在电话中高兴地讨论着刚刚出炉的优异成绩,然后她们相互说了最后一句话:我爱你。后来电视开始报道孟买袭击新闻,凯雅再收不到女儿和丈夫的信息,她祈祷着,把照片寄给CNN寻亲。紧接着,她接到美国驻孟买领事馆的电话,确认凯雅的丈夫和女儿都在袭击中遇难。凯雅呆若木鸡地看着后续报道,看到恐怖分子遭到处决,看到电视屏幕上恐怖分子的照片,脑海中突然想到恐怖分子的母亲,看到儿子伏法的景象,她心中一定也很痛苦吧,凭着这一点,凯雅知道,她和恐怖分子的母亲是彼此相连的。她又想到这些年轻的恐怖分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误入歧途到这个地步。她对家人说,我必须宽恕他们。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真心诚意宽恕了?通常来说,当你不再诅咒施害者,感觉卸下重担,内心一片平静,感觉到新的自由时,你就知道自己已经宽恕了。宽恕会帮我们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受害者因为高尚,因为智慧,从伤害中站起来,重获尊严,变成一个英雄。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作者,我们会在宽恕中成长。
4. 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
宽恕并非复原过程的终点,你和施害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创伤而维系着,他会影响着你,渗透着你的人生。你必须选择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唯有这样,才能拥有不被过去束缚的未来。
要和亲近的人断绝关系比较困难,因为将你们绑在一起的回忆与情感比较牢固。和不那么熟悉的人,放下关系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在你心中的分量往往较轻。只要经过深思熟虑,选择重建或放下关系,都是合理的。但,比较优先的选择,还是重建关系,除非有安全上的顾虑。重建不是回复旧有状态,而是一个创造性的举动,创造一份新关系。
如何才能由衷地重建或放下一段关系?如果你最好的朋友,给你取了一个难听的绰号,你或许想要得到一个解释和道歉。如果你的东西被邻居偷了,你可能想要对方归还窃取之物。问问自己需要什么才能重建或放下一段关系,如果可以,请伤害了你的人响应你的需要。有些时候,重建是不可能的,可能重建关系会让你受到伤害,可能施害者是不认识的人,可能他已经死了,这时候,放下是唯一的选项。放下一段关系,选择人生再也不要有这个人的存在,是将自己从受害处境和创伤中释放出来最彻底的方法。
四、一切都能宽恕
1. 需要获得宽恕
我们并不完美,也可能会伤人,而且,有时候,即使不是故意,别人依然会因为我们的选择而受伤。除非你从被伤害的人那里寻求到宽恕,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被关在两座监狱里,一座拘禁你的肉体,一座关住你的心。当我们伤害到别人时,必然也伤害了自己,让自己变成低于原来的水平。宽恕很不容易,寻求宽恕则可能更难熬。
很少有人会急于承认自己造成的伤害,但如果无法展开一段通往复原的历程,最终会以你难以想象过的方式影响自己的人生。
凯莉17岁时,开着爸爸的车去上班,一路想着姐姐的生日party、几个星期后的度假计划,感觉人生很美好,自己很快乐,对未来有好多期待。然而,那天,她不小心撞死了70岁的玛格丽特,当时她正在横穿马路。但是,家人和警察联合,隐藏了事实,让她再也不要提起,继续过日子,就像那件事从未发生过。年复一年,凯莉始终活在担惊受怕中,梦到警察,梦到恶魔。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活下去,她没有办法请求宽恕,没有人可以倾诉,她想到了自杀,因为只有被撞死的玛格丽特才能和她谈论这件事,才能宽恕她。家庭四分五裂,她自己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请求宽恕同样要经过四段进程:第一,认错 ;第二,见证痛苦并道歉 ;第三,请求宽恕 ;第四,重建或放下关系。
第一步,认错。认错是我们开始为伤害别人负起责任的方式,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但却是十分必要的。就像凯莉,比起认错,活在谎言中更困难,因为秘密、羞愧、内疚都是沉重的负担。我们必须对可能的响应不抱任何期待,诚实正直地坦言自己做过的事,回答受害者的问题,不为自己找借口。
第二步,见证痛苦并道歉。见证和道歉需要一种并不容易达到的谦卑,见证自己为他人带来的痛苦能够协助对方复原,受害者需要倾诉自己的故事,而身为造成伤害的人,我们需要站在对方面前,敞开心扉容纳对方的痛苦。不要争辩,不要反问,认真地倾听,然后说出三个字:对不起。给对方一个真诚的道歉。
第三步,请求宽恕。请求宽恕并不是自私的表现,相反,它是负责任的最高表现,因为我们正在致力于改变的可能性。请求宽恕绝不是简单说出“你能原谅我吗”,而是在表达忏悔、抱歉后,体认到对方的伤痛,保证不会再造成伤害后,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补偿过失。你不能强迫任何人原谅你,如果对方拒绝,不要给他们除了谦卑与谅解外的响应。
第四步,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受到宽恕后,我们可以有个全新的开始,并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尊重受害者的意愿,优先重建这段关系,但如果不可能,那就在竭尽全力补偿后,放下这段关系。
2. 宽恕自己
如果宽恕他人带来了外在的和睦,宽恕自己则会带来内在的和谐。无法自我宽恕,紧抓着自责不放,把自己困在过去的监狱里,不仅会限制当下的潜在可能,还会给人生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但宽恕自己,可能比宽恕别人更加艰难,因为很多时候,自己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
自我宽恕不是为自己开脱,不是掩饰自己造成的伤害,而是诚实地记得自己的作为,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是真正的自我悦纳。
自我宽恕,首先需要绝对的真相,需要我们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需要虚心和努力,需要我们由衷地希望改过自新。宽恕自己,需要正确应对罪恶感、羞愧感,问问自己什么作为造成了罪恶感,然后问问自己能采取什么行动来弥补过失,最后采取自己下定决心要采取的行动。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增强自我价值感,羞愧感唯有通过与他人的关联方能治愈。当你和他人建立起关联,对他人和自己的怜悯都会增加,宽恕也就变得更为容易。
结 语
宽恕,是为了我们自己,不是为了别人,无论是赠予他人宽恕,还是寻求他人的宽恕,最终都会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活在世上,大概没有人能终其一生毫发无伤,当我们遭遇伤痛或给别人制造了痛苦,我们不应该忘记,自己可以使用宽恕这个重要的技能,让自己和对方从伤害中复原。我们与所有人类关联着,我们伤害他人时,也伤害了自己,而当我们宽恕他人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每个人每天都在写着自己的人生之书,你的书里写着什么?是一个希望与救赎的故事,还是一个悲惨与怨恨的故事?向里看,从内心发现它,发现那一份会改变你的人生与这个世界的力量——宽恕力。
So 这是广告
相关内容
- 放弃的艺术
-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 无相关信息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阅读排行
- 51643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10
- 9932
- 9204
- 8171
- 7555
- 7252
- 7205
- 7105
- 6684
- 6317
- 6262
- 6120
- 5794
- 5339
- 5049
- 4688
- 4339
- 4263
- 4198
- 4178
- 4171
- 4010
- 3930
- 3766
- 3696
- 3686
- 3671
- 3635
- 3628
- 3566
- 3511
- 3486
- 3172
- 3090
- 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