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帆书 |
114
| |

完整音频在线试听。免费领取VIP名额,完整试听该书。

荐 语

提起周鸿祎,你想到了什么?纵横科技、社会版的话题人物?传奇的企业家?纯粹的极客?中国互联网发展中难以越过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但他的故事,证明真实不等于好战。他身上也套着诸多光环,可他的讲述,却一派诚恳自然。

在本书精彩纷呈的故事里,你将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的周鸿祎,和一段激荡发展的中国互联网史。你绝对听说过的名人、大佬、纷争,都带着烟火气,在书中一一走来。而前行的困惑,创业的苦恼,学习的体会,你也都能找到共鸣和答案。

作 者 简 介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周鸿祎、范海涛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创始人,历任《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新浪网驻华盛顿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国区代表。曾与李开复合著出版《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并以此获得蓝狮子中国最佳本土商业作者奖。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颠覆者:周鸿祎自传》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生于70年代

二、好成绩与熊表现

三、正统教育的出离者

四、大学:老鼠掉到米缸里

五、创业初体验

六、初入职场 创造“飞扬”

七、正式创业 创立3721

八、进入跨国公司  情困雅虎

九、重新出发 奇虎诞生

十、“3Q”大战

十一、360登录纽交所

十二、360新未来

正 文

一、生于70年代

热衷发明

周鸿祎出生于70年代,因为父母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他的大部分童年时光,在郑州测绘局家属院里度过。和那代人一样,他被放养着长大,行动很少约束,想象力不受限制,天性在自然状态中尽情释放。那时物质贫乏,日常除了摔泥巴、滚铁环、弹玻璃球,他们只能自己找乐子,不知不觉竟培养了极强的动手能力。有邻居从上海带回了泡泡糖,小孩子为之着迷,纷纷开始研发泡泡糖的制作秘方,最终用面筋和牙膏,成就了小小发明。他们还用手电筒和玻璃,复制出了简易的露天电影场。在这样的日子里,他的好奇心,创造感,每天都在不停地生长。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革命”教育

见证诸多政治风波的父亲,对周鸿祎的成长要求格外简单,不惹麻烦,成绩好就行。父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很早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那时虽然书籍材料匮乏,父亲却会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大字报、革命标语教他识字。每天父亲骑车带他去买菜,一路上就对着墙面上的标语,一个字一个字教他朗读,买菜回来他也就熟练掌握了那些字。所以,他那时记了一肚皮的“抓革命、促生产”“深挖洞、广积粮”……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没有“听话”小红花

小时候,留着小平头,身材干瘦的他,做不了“孩子王”,只能做别人的“跟屁虫”。他说自己是非主流儿童,从来没有得到过“听话”的评价。和小伙伴一起追跑打闹时,他经常把别人的衣服抓破,不得不拿回家,让本已忙于缝纫的母亲,紧急加班帮着缝好。伟人逝世,大人神色凝重扎花圈,他因为花圈上小花好看摘着玩,害得母亲大惊失色。他说自己很像电影《看上去很美》里的主人公方枪枪,始终也没得到听话的“小红花”。

二、好成绩与熊表现

另类老师

1977年,经历跳级、转学之后,周鸿祎进入了郑州的黄河路第三小学,上二年级。在学习上,他把父母的期待完成得不错,成绩优异。但纪律上,他调皮捣蛋,自由散漫,简直是老师的心腹大患。上课说话、小动作,点名,罚站,被粉笔砸,被尺子打,简直是家常便饭。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后来,他遇到了另类的老师王芙蓉。她温柔耐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周鸿祎上课画画,她友好询问,夸他画得真不错,后来,还和他探讨自己的画作。这位另类老师的态度,让周鸿祎完全放下对抗,暗下决心好好学这个老师教的数学。在父亲的指导下,数学的种种问题他都烂熟于心,解题飞快。

爱上阅读

虽然课堂表现透出一股“学渣”味,但是周鸿祎的成绩始终不错。他甚至觉得学校的功课,用三分之一的精力就绰绰有余,经常感觉吃不饱。所以,他爱上了阅读。开始,没有儿童读物,他只能看大人的书,革命书籍,古典名著,虽然字都认不全,但连蒙带猜,居然也练就了“快速阅读”的童子功。小学三、四年级时,美术老师给了他一个机会,去学校图书室帮忙整理图书,他突然接触到了各种国外翻译而来的儿童读物,争分夺秒地读。他说,当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幸福得身心俱醉。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校园闹剧

小学毕业周鸿祎考入了重点初中郑州八中。虽然成绩完全不打折扣,但是学校的纪律他仍然无法执行。课堂外,打架少年的江湖,他去掺和一脚;课堂上,他的作画习惯依旧,给大卫画上眼睛,给玛丽加条裙子,书本插图都经受了他的再创作。画完了自己的书,他还帮别人画,最后带动了全班的配图热。其余时间,也在女生那刷刷存在感,在流行歌曲中体会着朦胧的情愫。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初识计算机

初中三年里, 除了凭借智力竞赛的契机,把郑州八中图书馆各种书也看了一遍,周鸿祎的生活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计算机第一次走进他的视野。

那时,父亲的单位分来一个做计算机工作的大学生,叫李朋德。李和他投缘,每次去他家都聊起自己的工作,讲起刚安装的计算机,惹得他神往不已。因为父亲单位也开始引进计算机管理,家里就有了关于Basic语言的书,他自己揣摩着,学习着,深深为之着迷。

1985年,上海发行了第一份计算机报——《少儿计算机报》。他刚得到信息,就迫不及待让家里订购了一份。第一份报纸送到时,附送了一张彩色的键盘纸,那时他并没有见过真正的键盘和电脑,小心翼翼地和父亲一起把它压到写字台玻璃板下。从那以后,他常常在玻璃板上模拟打键盘。当时,报上有些人开始发表程序,比如后来创立光速创投的宓群,创立携程的梁建章。每次报纸送到,他都不舍得一下看完,而是慢慢品味。他说,生活尽管沉闷,但他的心已经沉入了计算机的世界,深不见底。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三、正统教育的出离者

理工梦才子心

高中时,他遇到了班主任徐良老师。在那个年代,徐老师就拥有和谐教学的理念,经常带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讨论时政。在他的物理课上,不但讲解普通的高中物理知识,有时候还会延展到更深的领域。受班主任的气场感染,全班都洋溢着热爱物理的气氛。周鸿祎一度觉得自己会成为一个量子物理学家。

除了物理,他还非常喜欢语文。他说自己在大学以前,一直是形象思维占上风。他喜欢诗歌,喜欢李煜,也喜欢戴望舒和何其芳。莫言的《透明的胡萝卜》发表以后,他觉得那是他读过的最好的小说,甚至因此想过成为一个作家。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关于理想的作文

高二的一次班会上,徐良老师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理想。周鸿祎说,虽然大家都侃侃而谈,但是大多数人的理想都是模糊的。而且,后来他发现,一些人不只高中时没有理想,到大学、工作时,仍然不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在那次班会上,他说出了在很久以前,就确定的理想:做一个电脑软件的开发者,做出一款产品,改变世界。

当然,此前,他对物理也有浓烈兴趣。对计算机,他的热爱不断升级。第一次摸到计算机,他带了自己手抄的Basic程序,击打键盘时心砰砰直跳,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最后,不肯离开的他,是被老师拎着脖子拎出机房的。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完美的保送结局

高考来临时,周鸿祎整个人突然陷入低迷。 全国物理竞赛失利,阴差阳错丢失全国力学竞赛的决赛机会,他仿佛已经和所有的保送机会都失之交臂。这些当时在他看来,不是普通的打击,而是对自己人生的全面否定。

正不知所措时,徐良老师带来了华南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接着他又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的录取信息,人生突然柳暗花明。原来徐良老师看他资质不错,分别给几个以上大学写了推荐信。西安交大是第一个提出可以让他学计算机专业的,所以,他进入了西安交大教改班。那时,他想起在《中国青年》杂志上曾经看过的关于创业的一篇文章,几个年轻人从单位辞职,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专心致志做产品,然后买车、旅游,休息后又继续编程。他知道,那就是他向往的生活。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四、大学:老鼠掉到米缸里

一场架,一次商业尝试

当别的同学还在殚精竭虑准备高考,周鸿祎已经和伙伴搭火车去西安交大报到了。他一路上意气风发,跟人大谈他软件公司的理想,那一年,他17岁。结果火车在夜里到达,校门大锁,冷气阵阵,他们只得不停走来走去,熬过一夜。有同学播放音乐,他说多年以后,那段音乐都伴着冷气上身。

第一个暑假结束,他接到一个晴天霹雳,“周鸿祎,你被交大开除了!”原来因为义气,他出手教训了室友一位总是蹭吃蹭喝的少年班老乡学长,用双节棍敲了下那人的脑袋。后来有一天,一群人踢开宿舍门,揪住他的头一顿打,在他头上开了两个啤酒瓶,碎玻璃又在他腰上划了一下。他连连道歉求饶,按要求拿出烟谢罪,才被放过。那一天,他脑袋开花,腰间挂彩,血流到水泥地上,准备第二天回家的五十多块钱也被抢空了。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缝了好几针后,他晕晕乎乎回到郑州,费尽心思琢磨怎么把钱的事掩盖过去。他先学着大四师兄摆摊,卖高考成功之人的参考书,亏空立刻弥补上了。接着,他又发现,用电脑给人科学算命,计算心理周期、智力周期等等,是个商机。正弦曲线程序很快写好,收入颇丰。

开学之后,他找朋友帮忙,向那位少年班敌人找回场子,那人去学校告发他,于是他收到了被开除的消息。后来他找老师交代了前因后果,出示了身上的伤,班主任找学校说明情况,他才没被开除。一场架,催生了他的第一次商业尝试。

老鼠掉到米缸里

教改班全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大学的学习,比高中还要疯狂。对学习天然的狂热,使宿舍里的理工男裹着棉被挑灯夜读。大二开始学习计算机专业课,他唯一的感觉就是老鼠掉进米缸里。有太多疑惑,促使他急不可耐地学习。上课时他是最专心的学生,不停举手和老师互动,课外,如痴如醉的阅读程序案例,到处去拷软件,整个人像计算机疯子。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我为上机狂

因为当时计算机稀缺,如饥似渴地蹭机是周鸿祎的常态。有次,他无意中攻破了西安交大的计算机中心,最后居然被老师宽容对待,有惊无险掀过了那个事故。大二时,他参与了老师课题组的实践课,已经自学了C语言的他,发现组里老师和研究生排查错误的方法费时费力,想到以前玩苹果机的经验,他设计了一个画图工具,检查错误的效率大大提升。那之后,他在课题组,从边缘地位,一举变成了受欢迎之人,被允许打印源代码,还可以报销计算机书籍的花费。他没有考虑过任何回报,对整个思考过程甘之如饴,但最后回报出其不意来了。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课外兼职

因为创业的终极目标,周鸿祎抓住专业方面磨炼自己的一切机会。高三时,他就在校外接活,借此在真实世界里检验自己。除了专业方向,他还有意磨炼怎么销售,怎么跟人打交道。大四时,他去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主动尝试销售的工作。做成第一单生意后,又主动申请去北京提货,因为想要独立把销售这套流程走完。虽然不太懂行,但还是学到了怎么办开票,怎么办运输,按照设想把流程都走了一遍。

讲课与演讲

那家公司还开设电脑培训班,他也被叫过去站台。讲了几次课,他就已经大汗淋漓,因为小白用户实在难以开窍,必须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跟她们解释所有问题。认识到现实后,他开始按照小白用户的思维方式,精心备课,化繁为简,这一番经历倒是影响了他日后的产品观。在每天的讲课过程中,他的演讲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很多年以后,他才发现,那是一种沟通时极其重要的技能。他那时就觉得,任何小事里,都隐藏着大天机,对能力的训练来自对每件事的体验。

五、创业初体验

产品疯子

从高中起,受到《中国青年》杂志上那篇创业文章影响,周鸿祎心中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创业梦。他的所有努力,都暗自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大三时,他又读到了一本影响至深的书,《硅谷热》。从书中,他第一次知道乔布斯,知道硅谷年轻人的工作,知道信息革命的概念,书中提倡的产品为王,从此成为他的信念。

本科毕业后,他保送了研究生,学的是管理专业。但是,没学几天,他就觉得需要先实践。于是,他宿命般地选择了做一款反病毒卡。当时,病毒已经成为一个痛点,而外接硬件既能营利,也能提前获得电脑掌控权,还可以根据病毒行为而非特征来防范。所以,他一头扎进了反病毒卡的研发里。

当时,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电脑,于是,只能揽一些活干,一边干活,一边借用电脑,同时昼伏夜出,利用一切能蹭机的机会。每次测试产品,都是胆战心惊,万分惊险。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采购与销售

为了做出批量的反病毒卡,他开始去深圳采购部件,请工厂帮忙加工,然后自己包装。经过一次一次大巴转手,又费劲办了边防证,他才踏上深圳的土地。深圳赛格市场商品应有尽有,他像鱼儿见水一样,激动地采购了一批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回到西安自己焊接,自己包装。产品做出来时,国家级大赛“挑战杯”正在举办,他们马上把反病毒卡送去参赛,最后,如愿获得了二等奖。

他迫不及待希望把产品推向市场。最开始,他们在学校里卖自己的产品,卖掉了几十张。但问题也排山倒海而来,兼容问题严重,收到一堆客诉,他不得不充当客服的角色,客户怨气冲天,他只能老实地听着。那时,他才发现,真实的世界远比实验环境复杂,你必须从客户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他想把产品转让,先去了瑞星公司,说“我做了一个反病毒卡,比你们的卡好,想找你们聊一聊!”接待人员扭着脖子就把他推了出去。接着他又去了联想,也是无果。他发现,原来自以为很好的产品,以为大家会竞相追捧,其实放到市场上,立马被淹没得无影无踪。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初次创业的失与得

产品做得很辛苦,但辛苦不一定代表着好。在反病毒卡的研发中,他说自己犯了两个错,一太固执,二太不专注。因为固执错过了转向软件发展,因为不专注,同时还做了很多别的东西。关于资金的去向,创业团队也发生了分歧,他认为资金大部分应该再投入,买生产资料,同伴则认为应该给自己当工资,因为自己负责核心代码,而周鸿祎负责的采购、销售,并不重要。

那时,他已经隐隐发现,光有技术不行,真实的世界光怪陆离。团队解散,第一次创业就此流产。除了失败,他说自己也有额外收获。比如,更加确定自己对计算机的热爱,同时,收集了众多软件,逐渐养成了软件思维。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此后,他又尝试了一次创业,产品是一款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叫“信心”。因为扩张过快,团队背叛,投资人诈骗,“信心”也再次陨落,他也开始心灰意冷。两次创业失败,让他领悟,创业可以是一种精神,而不一定是盲目的行动。不要把创业狭义地理解为开公司。

他回到学校捡起自己的研究生学业,在跟师兄的交谈中,无意提到了北大方正。于是,经过两轮面试,他顺利进入北大方正,开始了职业生涯。

六、初入职场 创造“飞扬”

下文省略。请前往官网查询。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相关内容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