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铁面青天”包公
包公是众所周知的“铁面无私”的清官。他生于北宋早期,原名包拯,由于他为人刚直,不怕权势,主持正义,为民申冤,保护贫苦人民和无辜者的权利,所以被人尊称为“公”。
包拯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宋朝的小官。在青少年时代,包拯刻苦读书,他29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规定,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因此他便被 委任为建昌县官。但是,包拯认为父母年事已高,他有责任尽孝照顾他们,所以把官辞了,在家服侍父母。直到双亲去世以后,在家乡父老的劝告下,他才离家到天 长县任知县。那时候,他大约40岁。
由此可见,包拯并不是一个爱名好利的人。相反的,他牺牲名利,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父母死后他去当官,也是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实在令人钦佩。
他把他的人生哲学,当成家训,刻在家里的墙壁上,以训诫子孙。他叫子孙不要欺骗别人,不要****他人的财物,或欺负百姓。凡是犯上述这种不检行为的子孙,死后都不得放归本家,葬于祖坟之地。
包拯的正直清廉,杰出才华,终于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从此,他平步青云,被派到各地去担任要职。他在63岁那年,死于任内,遗下一个晚年才生的5岁儿子包延。
包拯的刚正不阿,不怕权势,大公无私地主持正义的决心及他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他的这些特征,在许多小说故事,戏曲传说里,都有清 楚的交代。包公之所以特别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敬爱,是因为他大开衙门,让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他伸冤。过去的冤案如果要上诉,必须通过初级衙门这一关。这种做 法,造成了官府的普遍贪污,使人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享有公道。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话,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写照。
有许多故事和戏曲,描述了包公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即使是皇亲国戚,一旦被判有罪,他都一律给予应有的处罚。包拯办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怕权势,二是为民申冤。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包公。
不怕权势,敢于顶风办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已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权的绳索,把官僚、贵族、豪绅、恶霸们联系在一起。要冲破这个已经编织好的、保护地主贵族利益的网络,谈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难而上,以不怕身败名裂的勇气,使得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这里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河的两岸,既有平民住宅,也有达官贵人的住宅。包拯任开封府尹时,天下大雨,河水泛滥,淹没街道,使许多平 民无家可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包拯经过调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是在于大官僚和贵族们在河上筑起了堤坝,将坝内的水面据为已有,种花养 鱼,并且同自己的住宅连在了一块,成了水上花园。因此,要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将这些堤坝挖掉,挖掉堤坝,冲走水上花园,贵族们能答应吗?包拯画 了地图,拿了有关证据,下令将所有堤坝与花园拆毁。有人自恃权大位显,告到宋仁宗那里。包拯拿出证据,证明他们非法建造水上花园。这样,惠民河疏通了。宋 仁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为皇亲贵戚们说话了。
包拯办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当时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他们把包公传为救世主。他们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就是打通关节,如果你找不到打通关节的路,也不要着急,因为有包拯替我们做主。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包公在担任开封府的高官时,曾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确保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例如,为了确保有才干的人才可以担任国家要职,他主张朝廷官员到70岁必须离职退休。他也进一步提议,朝廷官员和皇亲贵族的子孙,不能自动出任朝廷官员,而必须通过考试。
为了保护普通人民的利益,公正的包公也建议向民间购买物资,应该根据市场价格采购。
So 这是广告
相关内容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推荐内容
- 13
- 13
热门内容
- 13
- 13
- 13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阅读排行
- 51653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27
- 9934
- 9206
- 8174
- 7561
- 7252
- 7205
- 7106
- 6684
- 6317
- 6278
- 6120
- 5796
- 5339
- 5049
- 4688
- 4340
- 4263
- 4198
- 4178
- 4176
- 4013
- 3930
- 3766
- 3697
- 3686
- 3671
- 3635
- 3630
- 3566
- 3511
- 3500
- 3172
- 3092
- 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