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神童故事 二十、孔子幼年的聪明来自勤奋

神童故事 |
8
|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聪明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一妈一妈一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一妈一妈一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一妈一妈一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一娘一要考我,若有不会的,一娘一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一精一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一爱一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一精一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有两句名言,叫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天资机敏而又勤奋学习,有疑难之处能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且不以此为耻辱;如果有三人在一起,其中必然有可以教我的人。孔子之所以能知识渊博,被称为大圣人,就是他从小虚心求教的结果。下面这个“深山学琴”的故事,便是他小时候虚心求教的一例。

孔丘家中并不富裕,大概在他七岁那年,便单独上山砍柴了。他年龄虽小,做事非常认真,砍起柴来不知道休息,所以每天都要往家送几趟柴,连比他大的孩子也没有他砍的多。

这一天,他照常上山砍柴,由于附近的柴都被砍光了,他就往深山里走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了一阵悦耳的琴声。在此之前,他听不少人弹过琴,但都不如今天的琴声浑厚有力。浑厚的琴声,使小孔丘忘记了砍柴,身不由己地顺声寻去。他爬过一座山梁又一座山梁,跨过一道溪涧又一道溪涧,最后在一座山梁平坦处的大松树下,发现一位老人正在聚一精一会神地弹琴。孔丘知道,当一个人集中一精一力做某件事的时候,最不愿意别人去打搅。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老人背后,慢慢地坐在地上,侧耳静听老人弹琴。老人弹完一曲停了下来,孔丘仍然闭着眼睛,似入仙山梦境。其实,这老人早就发现了孔丘,只是没去理睬他。现在回头看见他那种如一醉如痴的神态,会心地一笑,然后携琴而去。当孔丘睁开眼时,不见了弹琴老人,他以为老人是被自己打搅了才走的,心中很感内疚。

第二天,孔丘照样上山砍柴,又听到了琴声,他不忍心再去打搅老人,告诫自己不要去。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鬼使神差地来到老人背后,只不过怕老人发现,坐得远了点而已。当他又进入仙境的时候,琴声没了,睁眼一看,老人又不见了。他更感内疚。

第三天,孔丘又上山砍柴,这次,他下决心再不去打搅老人了。可过了一会儿,他还是被那动听的琴声吸引住了,身不由己地再次向老人弹琴的方向走去。不过,这次他坐的地方离老人更远了,为怕老人发现,还让一棵大树挡住。可是,他刚坐下来,就听老人停下弹琴,头也不回地对他说:“过来吧,别躲藏了,我早就看到你了。”

孔丘胆怯地走到老人身边,对老人道歉说:“老人家,对不起,打搅您了,并不是我有意这么做,是您的琴声太好听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来了。您老别生气,我下决心今后不来打搅您。”

老人见他那副伤心难过、认真内疚的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然后问孔丘说:“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上学没有?怎么上这里来了?”

孔丘说:“我姓孔,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今年七岁。我三岁丧父,哥哥腿有残疾,家境贫寒,无力供我上学,白天上山砍柴,晚上跟着母亲读书写字,所以对史书也略知一二。”

老人听了,不禁叹道:“好一个聪明的孩子!”

随后,老人又问孔丘读了些什么书,并从书的内容中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孔丘回答,孔丘对答如流。老人见孔丘如此聪慧过人,十分喜欢,又问道:“你喜欢学琴吗?”

孔丘说:“母亲说过,‘六艺’是立身之本,琴为乐,是六艺之一。我很想学,但我买不起琴,也请不起老师,只好听,不能弹,不过,因我听的多了,也能知其意境。”

老人一听,心有所动,对孔丘说:“既如此,我教你学琴好吗?”孔丘闻言,大喜过望,立即跪地便拜说:“承蒙恩师见一爱一,收我为徒,我一定勤奋刻苦,决不负恩师厚望。”

自此,孔丘便一边砍柴,一边跟老人学琴。孔丘学琴也确实刻苦。他每日既不误砍柴,又坚持练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不管是三九严寒,还是冰雪盖地,没有一天不按时弹琴。他废寝忘食,一精一益求一精一。手指磨破了,用布包一下接着弹,一个音符记不住,就夜以继日地弹,加之他天资过人,一点就会,所以琴艺提高得惊人。转眼两年过去,孔子琴艺谙熟。

此后,他又不断摸索创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琴艺逐渐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有人在形容他的琴声时说:“似行云流水,像百鸟齐鸣,风听了不吹,鸟听了不飞,能绕梁三日而不退。”他终于成为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鼓琴大师。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