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吴三桂大传》(45)

吴三桂大传 |
10
| |

卷中 清初藩王

一、千里西迁

在南明的弘光政权、农民军的大顺政权相继垮台后,初步形成了清朝的一统局面。但是,全国的形势还很不稳定,在已占领的许多地区,又出现了反复,已归顺清朝的原明将吏,屡屡发生复叛事件。如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十二日,南京城内百姓与城外反清力量合谋起事,消息泄露,为首者30人被擒斩。至十八日夜,以亡明潞安王、瑞昌王为首,率兵2万余人,分三路进攻南京,被清军击败。【《清世祖实录》,卷24,3页。参见蒋良骐《东华录》,卷5,83页,中华书局版。类似的事件,大量地反映在清官方记录之中。参见《清世祖实录》及《东华录》顺治二至六年间纪事】。这些意料不到的“反叛”活动,已使清政权感到惶惧不安。

在弘光政权覆亡之后,明朝宗室又成立了隆武政权、鲁王监国政权,稍后又有永历政权,继续与清朝相对抗。分散在各地的明朝遗忠孤臣,因为不甘心归入清政权,也在从事反清活动,不断地给清地方政权制造麻烦。对清威胁更大的仍然是农民起义军。首先是张献忠已在四川建大西政权,正在发展自己的力量。李自成虽然牺牲,他的余部还保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占据地方,继续从事抗清的军事活动。清虽然攻灭了弘光政权,占领了南京,仍有广大的地区尚未攻取,如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部分地区等,不是被农民军占有,就是为南明所掌握。

所有这些抗清活动,集中发生在顺治二年到七年、八年之间。总的看,他们的活动还是很分散的,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力量。然而,从他们所控制的广大地区和掌握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看,清统治集团已深深地感到严重威胁,这关系到清能否长久立足中原。形势还是相当复杂而严峻的。特别是长江以南,东南沿海,以及西到四川,这一广大地区仍然控制在南明或农民起义军手中,直接影响到全国的形势动荡不定。面对这一危险的局势,摄政的多尔衮是无法乐观的。如何稳定形势,尽快夺取未占领的地区,歼灭各个抗清的武装力量,是摆在首要地位的头等大事。多尔衮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靠军事手段,才能最终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的政治目标。从顺治二年下半年开始,多尔衮不断选将命帅,派出一支支部队,攻取未占领的地区,并到各出事地区,扫荡一切敢于反抗清政权的军事与政治势力:

顺治二年十一月,以驻西安的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会同右翼固山额真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等进军四川,征剿张献忠的农民军。【《清世祖实录》,卷21,8页。】

年底,以贝勒勒克德深为“平南大将军”率师向湖广进兵。

三年正月,以和硕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进川,合剿张献忠。【《清世祖实录》,卷23,9页。】

二月,任命多罗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率师征福建、浙江。【《清世祖实录》,卷24,16页。】

四月,多尔衮以皇帝的名义,通知兵部:命令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各统所部骑兵,于五月初一日先赶到北京,其步兵可派委官率领,也同时启程,随后至京。【《清世祖实录》,卷25,14页。】没有说明调动意图,但孔有德等人也明白,把兵马调进京,必有出征之举。

五月,得到蒙古苏尼特部落腾机思等王公贵族叛乱,率部叛逃喀尔喀(外蒙),即命和硕德豫亲王多铎为“扬威大将军”,同多罗承泽郡王硕塞等,统率大军征讨。【《清世祖实录》,卷26,2页。】

八月,正式下达命令委任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会同耿仲明、沈志祥等率满蒙汉八旗兵往征湖广(湖南)、两广(广东、广西)。【《清世祖实录》,卷27,21页。】数日后,又令尚可喜率部赴孔有德军,协征湖广等地。【《清世祖实录》,卷27,22页。】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原明降将江西总兵金声桓据南昌叛清。三月,命固山额真谭泰为“征南大将军”,统兵赴江西平叛。【《清世祖实录》,卷37,18~19页。】

……

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将士相继出征,投入新的战斗。孔、耿、尚“三顺王”与续顺公沈志祥已经率部进关,奉命南征。只有吴三桂尚未得到应征的命令。不过,他从朝廷一系列的调兵特别是孔、耿、尚也被调走来判断,他已感到自己在锦州的日子不会很长了。果如所料,顺治五年初,朝廷向他下达了携家西征的命令。他立即回报启程赴京的日期。接着,二月十五日,他又向朝廷写了一份奏折,请示他走后家事如何处理。他写道:

本藩(吴自称)奉命西迁,已将起行日期奏报外,但本藩生于辽,长于辽,有祖父坟园葬立中后(所),叨蒙皇恩特赐葬祭。今本藩领全家及官兵全家往西剿抚,本藩思源之念虽殷,不敢私自留人看守。中后原有本藩安设庄田拾处,今留人丁百余,并本藩兄吴三凤、部札游击张羽高督率看守,以备祭扫。恳祈皇上、皇叔父摄政王洪慈,俯勅户部,准给原设庄田留人看守坟园,即本藩之祖父得沾圣恩于九泉,本藩矢忠之心得图报于万一矣。【《明清史料》丙编第7本,658页。】

从这份奏折,我们知道,不仅他死去的父母、弟弟已受到优恤,而且他的祖父也给予“特赐葬祭”。以往凡有所请,朝廷无不恩准。这次要求留下哥哥吴三凤和一名游击将官督率百余人看守庄田,祭扫祖坟,朝廷不会有异议。为了免除他的后顾之忧,安心西征,主持朝政的多尔衮自然是满口应承的。三桂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便迅速料理好家事,整治行装,携带家眷,率骑兵先行进京,步兵随后进发。

四月二十二日,顺治皇帝召见吴三桂,当面慰劳,赐宴一次。【《清世祖实录》,卷38,8页。】三桂在京整整滞留一个月,一方面做各种准备,一方面等待后续部队。至闰四月二十一日,三桂即将离京西行,顺治帝在他新建成的居所位育宫(此宫建成于顺治三年十一月,见《清世祖实录》,卷29,10页),赐吴三桂宴,为他饯行。宴后,又赐他蟒袍一袭、凉帽一顶、金黄带一围、玲珑撒袋一副、一套弓矢、鞍马一匹。【《清世祖实录》,卷38,12页。】

吴三桂此次不是临时奉命征伐,而是戍守已得疆土,朝廷要求他携带家眷西迁。他镇守的地方是陕西汉中,驻地南郑,即与四川北部相毗邻的地区。因为三桂即将赴陕西镇守,朝廷采取一项措施,决定在陕西设“辽学教官”一员,每科中举人两名、岁贡两名。同时,考虑到永平府还有一大批辽人定居,特将永平府寓学改为“辽学”,裁教官一人,留一人,每科取举人三名,岁贡三名。【《清世祖实录》,卷38,10页。】这都为的是照顾三桂携带一大批辽人赴陕西,在那里安家落户,使他们主要是他们的子弟能得到就学和应试的机会,让他们安心地在陕西待下去。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