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朱可夫传》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

朱可夫传 |
10
| |

敌人也在加快步伐。到8月1日,日军又调来步兵第7师和第23师,伪满洲国的一个步兵旅,三个重炮团和三个骑兵团,随后,又调来步兵第14旅,还把步兵第1师的所有反坦克炮都调到哈勒欣河地区。他们还加强了空军,并从旅顺要塞调来了一个重炮部队。8月10日,这些集中的部队统一编为日军第6集团军,由狄州立兵指挥。该集团军的全部兵力多达7.5万人,装备有304挺重机枪,500门大炮,182辆坦克和400架飞机。狄州立兵的作战计划是首先集中力量准备进攻出发阵地,等8月24日沿着所占桥头堡全部43英里的战线发起总攻。

8月12日,日军发动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一个加强有炮兵、装甲车和部分坦克的步兵团,在22架轰炸机的支持下,向位于战线南端的蒙军骑兵的一个团阵地发动进攻,很快占领了这一高地。与此同时,日军沿全线展开防御。他们运来了大批木材,挖堑壕,构筑掩蔽部,为全线进攻做了充分准备。由于日本空军在7月23日至8月4日期间的空战中遭到惨败,先后损失了116架飞机,此时,只能对苏方中央渡口、炮兵阵地和预备队进行侦察飞行和小规模轰炸。

苏军第1集团军群指挥部充满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朱可夫指挥部队仔细地进行总攻的准备工作。根据敌我形势及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变化,朱可夫预定总攻不迟于8月20日,目的在于最后粉碎侵入蒙古领土的日军。他的计划是,打击敌人的侧翼,包围敌人防御的南北两端,在敌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歼灭之。实施这一计划,朱可夫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供应问题。铁路运输的终点离前线长达650公里,要把战役所需要的近6万吨物资运到前线,需要3500辆卡车和1400辆油糟车,但集团军群的车辆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二是兵力还不充足。朱可夫这一作战计划要求打速决战、歼灭战,必须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

相比而言,第二个困难容易解决些。在朱可夫的要求下,苏军总参谋部又调集新的兵力、兵器及物质技术器材到哈勒欣河。计有步兵第82师和57师,坦克第6旅和空降兵第212旅,还有两个炮兵团及通信部队等。轰炸航空兵和歼击航空兵的力量也得到加强,飞机增加到515架。这样,苏蒙军队在数量上超过了日军,为打歼灭战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在勇敢的苏联红军面前,第一个困难也不是不能克服的。运输的主要重担由部队的汽车输送工具和队列车辆(包括火炮牵引车)承担。尽管当时只有1724辆卡车和912辆油糟车,但汽车司机们斗志昂扬,做到了不可能办到的事。在热风灼人的条件下,往来一趟需行驶1300公里,要花费5天时间。司机们不分昼夜连轴转,终于如期完成了运输任务,使苏军得以在极短的期限内建立起战役所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器材储备。

朱可夫坚定地认为,战役战术的突然性是决定这次战役胜败的决定因素。苏军此次的作战将以突然的行动使敌人既无法抵挡我方歼灭性的突击,也无法进行反击。因为此时朱可夫已特别注意到了日军没有良好的坦克兵团和摩托机械化部队,无法迅速从次要地段及纵深调来部队抗击苏军突击集团。

为了加强突然性效果,苏军对行动绝对保密。朱可夫在制定战役计划的同时,还精心拟制了一套迷惑敌人的计划,主要包括:隐蔽运输和集中为加强集团军从苏联内地调整来的部队;隐蔽调动在哈勒欣河东岸进行防御的兵力武器;部队和物资储备隐蔽地渡过哈勒欣河;对出发地域、部队的行动地段和方向进行现场勘察;参加此次战役的各兵种特别隐蔽地演练各种科目;各军种兵种隐蔽地实施补充侦察;发布假情报,欺骗敌人,使敌人弄不清苏方的真实意图。苏军通过这些措施极力给敌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苏军没有任何进攻性质的准备措施,使敌人认为,苏军进行的大量工作仅仅是为了组织防御。

为了确保战役欺骗的效果,朱可夫对各种细节考虑得很周到,大刀阔斧的作风与严谨细致的作风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他命令,部队的一切运动、集中、变更部署只在夜间进行。因为夜间日军的航空侦察和目视观察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他还命令,在8月18日以前,严禁部队进入出发地域(发起突击的起始地),进入该地域进行现场勘察的指挥人员必须穿红军士兵服装,必须由小车改乘货运卡车。

苏军预料到日军会进行无线侦察和窃听电话,他们便将计就计,制造假情报传递给敌人。苏军拟制了全套无线电和电话通话计划。通话涉及建立防御和秋冬战役的防御准备,无线电通话主要使用易于被破译的密码,有意识让敌人获得"重大情况"。

更为奇妙的是,朱可夫还印制了几千张传单和一批《苏联红军战士防御须知》发给战士,使敌人看到,一向重视思想教育的苏联红军,现在已经把防御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进而对红军正在组织防御深信不疑。

仅此还不够。为了掩护部队的行动,苏军还使用了各种音响器材,逼真地模拟打桩、飞机行、坦克运行的声音。在突击集团开始调动前的12~15天,苏军就开始模拟这些音响,使敌人对此习以为常。起初日军把这些声音当成部队真正行动的声音,于是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进行射击,可到后来,日军也习以为常了,便对任何声音都不再注意。而这一点对于苏军真正变更部署和进行集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使发动进攻战役的消息不泄露出去,在集团军群司令部内,总攻计划由司令员、军事委员、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和作战部长亲自拟制。各兵种司令员和政委、后勤部长只根据司令员批准的计划分别制定有关计划。战役计划、命令、战斗号令及其他作战文书的打印只由一名打字员负责。在战斗行动开始前4天至前1天,逐次向各级指挥人员传达战役计划。在进攻前3小时才向战士下达战斗任务。

苏军对自己的行动如此地保密,然而却十分重视对日军进行仔细的侦察。

侦察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由于作战地域内没有居民,这就增加了获取敌人情报的困难。日军方面没有逃兵,跑到苏军方面的都是呼伦贝尔人(居住满洲西北部的蒙古牧人),他们对日军的配置和数目一无所知。

从军事上说,用火力侦察得来的情报算是最好的情报,但这些情报只能提供前沿和浅近的炮兵阵地的情况,对纵深的情况无法得知。苏军也曾想派小分队深入敌后,但由于日军对其军队配置地域进行严密的封锁,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很难达到目的。尽管苏军的侦察机常常给朱可夫提供很好的有关敌人防御纵深的情况,但由于日军通常广泛地布置模型并采取其他欺骗措施,所以,朱可夫在利用空中侦察情报时十分慎重,反复核对,力求分辨真伪。

从主观上讲,当时苏军许多指挥员和侦察单位对于侦察表现出经验不足等弱点。侦察单位被赋予了过多的任务,其中有些任务是无法完成的,有些则没有多大意义,结果侦察单位的力量分散了,影响了重要侦察任务的完成。侦察人员的素质也不够强,有些仅根据某种征兆和推论,就得出一些假定的结论,使得指挥员常常判断失误。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不利情况,但朱可夫的决心很大。在他的直接关注下,苏军成功地组织了侦察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情报。朱可夫对摩托步兵第149团在侦察方面所做的工作很赞赏。

这个团的团长列米佐夫少校对侦察业务十分熟悉,他亲自组织团的侦察。列米佐夫认为侦察能否取得成果在于有没有一批强有力的骨干分子。他亲自给基层官兵做示范,教大家如何灵活机智地抓俘虏,如何利用夜色通过敌人警戒,如何在夜间进行联络等,培养了一批骨干。对这样有才华而又平易近人的上司,侦察兵们都十分爱戴,他们都十分高兴他们的团长能和他们一起操练,并以此作为苦练本领的动力。朱可夫对这样的团长是十分喜爱的,在许多年以后他都记得列米佐夫的名字。列米佐夫由于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而荣获苏联英雄的称号。

且说苏军通过周密的侦察,做到了知己知彼。朱可夫认定,日军部署最薄弱的地方是其防御翼侧。由于同时日军缺乏快速预备队,朱可夫更加相信自己的作战计划会取得成功。为了执行他的包围计划,他悄悄把35个步兵营、20个骑兵营及498辆最新型的坦克调到预定位置,组成了三个集群:南方集群、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南方集群包括步兵第57师、坦克第6旅、蒙古骑兵第8师、摩托装甲第8旅、坦克第11旅的两个营、反坦克第37营和一个火焰喷射坦克连。北方集群包括坦克第11旅、摩托装甲第7旅、步兵第36师的步兵第601团、蒙古骑兵第6师和反坦克第87营。中央集团群包括步兵第36师和第82师、步兵机枪第5旅和两个炮兵团。战略预备队为摩托装甲第9旅和空降212旅。

8月19日深夜,朱可夫在指挥所里以军人有力的步伐来回踱着步,他那一直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些。他询问参谋长,给指挥部配备的12名联络官到位了没有。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坐了下来。大战已拉开序幕,朱可夫微微闭上眼睛,想让头脑镇静下来,以便进入最佳状态。

8月20日凌晨,也就是日军计划于8月24日发动进攻的前4天,朱可夫发动了进攻。

这是一个星期日,天气暖和,充满宁静。日军指挥部深信苏蒙军队不想进攻,只想防御,而且日军自己又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因而允许其将官和校官星期日休假。其中不少人在这一天远离自己的部队,有的去海拉尔,有的去甘珠尔庙。朱可夫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绝好机会,决定就在这一天发起合围并歼灭日军的总战役,就在这一天!

5时45分,战役打响了。一时间万炮齐鸣,惊天动地,苏联红军猛烈的炮火对日军高炮及机枪阵地进行了轰击,同时部分火炮对苏空军将要轰炸的目标发射了烟幕弹。

在哈勒欣河地域上空,到处是飞机马达的轰鸣声。苏空军150架轰炸机和近100架歼灭机牢牢掌握着制空权。飞机的突击非常迅速而凶猛,战士和指挥员的情绪极为高涨。

8时15分,苏军所有火炮及迫击炮对敌人目标进行了火力袭击。8时30分,空军再一次升空。此时,苏军指挥部通过各条电话线和无线电台发出预定的密码命令--15分钟后,开始冲击。

8时45分,在空军震耳欲聋的轰炸声中,三颗红色的信号弹拔地而起。总攻击开始了!冲击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奋力向前涌去。

事实证明,朱可夫战前的欺骗战术及作战日期的确定十分成功。在苏空军、炮兵的强烈压制下,日军在精神、物质方面一下子就伤了元气。在一个半小时内日军炮火无力进行还击,其观察所、通信联系及炮兵阵地均被摧毁。但日军仍很有斗志,在混乱中拼命顽抗,战到最后一人也不投降。

21日、22日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在大沙地域,苏联红军遇到了异常顽强的抵抗,这是苏军也没有想到的。为此,朱可夫开始动用战略预备队,他命令摩托装甲第9旅投入战斗,并加强炮火支援。

8月26日傍晚,苏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完成了对日军整个第6集团军的合围。随后开始穿插分割,分片分块歼灭被围敌军。由于流沙、沙坑、沙丘遍布,加之日军顽固抵抗,红军仗打得很苦,全在啃"硬骨头"。

在激烈的战斗中,朱可夫的指挥是十分有力、十分果断的。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朱可夫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鲁斯兰诺夫上校在《朱可夫元帅》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生动的描绘:

朱可夫命令他的一个师攻打日本人的防御工事,这一进攻能否成功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败。这个师遭受重大损失,给打了回来,发现再也无法前进一步。该师师长打电话,请求下达新的命令。朱可夫命令他再次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亲自打电话找那位师长。当师长说他还没有能使部队向前推进时,朱可夫问道:"你能够发起攻击吗?"师长审慎地表示了他的疑虑。朱可夫就说:"现在我解除你师长职务,让你的参谋长接电话。"

可夫又用同样的问题问参谋长。参谋长做了肯定的回答。朱可夫说:"现在我任命你为师长。"但这位参谋长也没能发动一次新的进攻。在他向朱可夫汇报了这一情况后,他接到同样的命令:"我解除你师长职务。等候新的师长的到来。"朱可夫从他自己的参谋部派去了一位新师长,并用炮兵加强了这个部队,还以空军加以支援。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这次进攻成功了。他制定的进攻计划的其他部分也都成功了。

这个充分反映朱可夫为将之道的故事,在二战期间广泛地得到传播。应该说,朱可夫严厉果断的指挥作风此时已形成了,尽管到二战时期他才变得那么引人瞩目,那么大名鼎鼎。美国作家奥?普?钱尼入木三分地分析说:朱可夫"对下属的行动缓慢、犹豫不决和迟钝,他都不能容忍。在那样的危急关头,让他做老好人或是亲密的朋友是不可能的。"

在激烈的战斗中,朱可夫处变不惊、沉着应战的大将风度也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战地记者劳特巴赫对此很有感受,他讲了一件典型的事:

"坐落在蒙古大草原中部的一座名叫哈玛巴达的青山上,有一个深藏地下四壁很厚的碉堡。里面有一群苏联战地记者正围着一座旧铁炉在休息。这时一位身体结实、胸部宽阔、头大脸圆的人走到这一群人中间。记者们都尊敬地叫了他一声'将军同志'。将军同志刚洗完清晨澡回来,两颊红红的,容光焕发。他的情绪特别好。他一面穿衣服,一面和记者们聊着。突然两个红军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他们十分惊慌地报告说,日本人正在集中大量部队,显然是准备发动一次有力的反攻。记者们都紧张起来,以为将军同志会感到震惊,并发出简短而明确的命令。但是将军同志听到这消息时稳如泰山。他穿上军装上衣,冷静地告诉侦察兵,发动这样的反攻是完全不可能的,日本军队已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反击了。

"他的话立刻使碉堡里的气氛改变了。侦察兵都纳闷他们怎么会被他们自己的眼睛所欺骗,记者们也纳闷他们怎么会被自己的耳朵所欺骗。每个人都绝对地放了心。将军同志说了话,他是不会错的。"

在朱可夫出色的指挥下,苏军对日军第6集团军的分割包围战打得十分漂亮。8月26日,日军企图冲破分割线,汇集在一起,但被坦克第6旅打退了。8月27日,日军突围的企图也被挫败了。与此同时,苏空军成功地阻止了敌人调动新的预备队进入作战地区。仅24日、25日两天,他们就进行了218次攻击,进行了10次空战,击毁了74架日军飞机。

这次战役彻底打破了日本所谓的"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连许多日军下层军官和士兵都识破了日本当局的谎言。一位叫福田的士兵所写的日记,就反映了许多士兵在当时的心情。他写道:

"1939年8月20日。

"一早天气就很好。敌人的歼击机和轰炸机50架,一群一群地出现在天空。6时30分,敌人的炮兵全力进行射击。炮弹在我们头上呼啸。

"炮弹遮天盖地打到我们近旁。真可怕。观察所使用一切办法寻找敌人的炮兵,但毫无办法,因为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7时45分。可怕。士兵们怨声载道,炮弹隆隆爆炸,简直像在地狱一般。形势十分困难,情况很糟,我们被围了。如果黑夜即将到来,全体人员应呆在交通壕里,排成一排……。士兵的心灵是悲哀的……。

"8时30分。敌人火炮不停地向我军射击。躲到哪儿,都没有生路,到处是炮弹,只有在菩萨脚下才能得救。

"14时40分。残酷的战斗在继续着。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射击一直不停。

"8月21日。苏蒙军队空军大批飞机轰炸我们的阵地。火炮也不停地轰击。在轰炸和炮击之后,敌人步兵投入冲击。死亡人数不断增大。晚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我们的后方。

"8月22日,9时30分。敌人步兵开始冲击,敌人机枪猛烈开火。我们处境极为危险,我们胆颤心惊。士兵情绪糟透了。所有军官死光了,我被任命为连长。这事使我非常不安,一夜都睡不着。"

就在这时,福田的生命中止了,日记也随之结束。

这次战役中类似的一件事,给朱可夫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年后他还清楚地记得。

那是战斗后期的一天早晨,侦察兵把一名已被蚊子咬得不像样子的日本俘虏兵带到指挥所。朱可夫问俘虏,是谁在什么地方把他搞成这个样子的。俘虏回答说,他昨天黄昏受命躲藏在芦苇里,暗中监视俄军的行动,但没有给他防蚊用具。军官命令他不准动,他就咬紧牙关呆了一夜,生怕被发现。可红军战士一喊话,他就马上举手投降。他说他再也忍受不住这种折磨了。朱可夫给他半杯伏特加酒喝,但俘虏出人意料地说:"请您先喝一口,我害怕中毒。"并说日军当局告诉他们,被红军抓住后会被折磨得半死,然后再被枪毙。朱可夫感到,日军的宣传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这是骗不了士兵的。靠欺骗的办法带不出真正能征善战的军队。

再说哈勒欣河战役现在已进行到最后阶段。被分割包围的日军在突围的企图被粉碎后,孤注一掷负隅顽抗。按常规讲,既已把敌人困住就必然会使他们最后投降,不一定非要打速决战。但朱可夫的性格倔强而急躁,他决不允许也决不会采取这种消极的作法。他的思想是,必须发动一系列进攻,系统地歼灭敌人。

他命令南方集群承担主要的进攻任务。进攻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朱可夫有条不紊的处理方式以及出人意料的举动,表现出了他的灵活机智。8月27日,南方集团拿下了贝查纳亚高地和哲伦纳亚山,肃清了海拉斯台音河左岸的敌人。接着又从后面和两侧对雷米佐夫高地发动进攻。海拉斯台音河水浅而有淤泥,日军企图以此作为雷米佐夫高地南面的屏障,但朱可夫却命令工兵连夜把河床加固,使坦克部队能从这一方向发动进攻。苏军的行动使日军大为惊恐,士气大降。果然,在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苏军突然渡河,全面摧毁了日军的工事,攻占了高地。之后,部队开始肃清流窜的残余日军。

在进攻战斗中,苏联空军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军飞行员的高超技术和献身精神,连与之对垒的日军也赞叹不已。

在一次空战中,苏联空军英雄拉霍夫上尉遇见了一个极有作战经验的日军飞行员。双方在空中竭力周旋。尽管日军飞行员使用了全部本领,先是要打,一看打不过又要跑,但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最后其飞机被勇敢的拉霍夫击落了。这名日本飞行员被苏联红军俘虏后,要求见一见能如此巧妙地作战并击毁他飞机的那位飞行员。当拉霍夫走近他时,这个日本人向他深深地鞠躬,声称败得心服口服。

还有一次,苏军飞行员格里采维茨在追击日军机群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指挥员扎巴卢耶夫的飞机掉队了。他暂停追击,回到进行最后一次进攻的地域上空转圈子寻找。终于,他发现那架飞机坠落在日军阵地一侧的草原上。格里采维茨超低空飞行,看得更仔细了,只见扎巴卢耶夫躺在飞机旁边,一动不动。尽管在敌后降落有极大的危险,但格里采维茨毅然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救出自己的指挥员。他沉着冷静地观察好地形,熟练地将飞机降落在满是弹坑的战场。他把飞机的发动机开着,自己跳出飞机,用力把扎巴卢耶夫塞进座舱。这时,敌人已像蝗虫一样蜂拥而上。格里采维茨以惊人的胆略和高超的技术,把带着双倍负载的飞机开上蓝天,顺利回到机场。

1939年8月30日,侵入蒙古边界的日军第6集团军被全部歼灭。苏蒙军队强有力的反击,使日军一个集团军的精锐部队遭到了彻底的覆没。据《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记载,在这次战斗中苏军的伤亡损失是1万人,而日军却损失了52万到55万人。苏日两军损失对比如此之大,首先在于苏军全体官兵有着高昂的斗志。伏罗希洛夫在1939年11月7日的命令中写道:"哈勒欣河战斗的参加者--战士和指挥人员获得了真正的荣誉。参加哈勒欣河作战的军队,表现出了英勇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卓越地执行了战斗命令,应受到嘉奖。

通过这次战役,迫使日本当局重新考虑对苏军战斗力乃至苏联综合国力的估价。他们被迫承认,"在这之前我们不知道苏联把他们的摩托化部队装备到了什么程度。"日军高层指挥官认为,大部分苏联地面部队,特别是炮兵和装甲部队,在火力和机械化方面,都远比日本军队强。后勤保障也有很大进步,特别是能在远离铁路终点约400英里的战线调运和储存如此大量的作战物资,这是日本人没有想到的。另一令日军惊异之处是苏军采用的灵活机动、善于应变的战术。日本评论家说,这次战役,"苏联军队摆脱了旧的沙皇军队缺乏灵活性的特点,能够在每次战斗中采用不同的战术"。比如,在战役初期,日军用盛满汽油的瓶子像手榴弹一样扔出去,很容易使苏军坦克着火。不久,苏军就开始使用柴油燃料,并给坦克罩上铁丝网,这两项措施就使坦克比较不容易受到燃烧弹的损害了。

1939年9月15日,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协议,要求9月16日在哈勒欣河地区停止一切作战行动。双方同意交换战俘,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划定哈勒欣河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满洲之间的边界。哈勒欣河地区开始宁静下来。

但朱可夫并没有把战役划上句号。他命令参战部队进行战斗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指战员的军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部队的协调也得到改进。作战部队还向那些没有直接参加战斗的部队派出了优秀的战士和指挥员,以传授与日军作战的经验。这一切收到了显着的效果。朱可夫在二战后回忆说:"1939~1940年在蒙古呆过的兵团于1941年调至莫斯科附近与德军作战,博得极高的评价,这绝不是偶然的。"

哈勒欣河战役大大提高了朱可夫的声誉。苏联报刊评论认为:"朱可夫在他指挥的这次大战役中,表现出他的领导才能、组织才能和在很短时间内彻底击败强敌的能力。"

1940年,朱可夫接到命令,要他去人民委员部另行分配工作。当他到达莫斯科的时候,苏维埃政府颁布命令,朱可夫提前晋升大将军衔。几天之后,斯大林亲自接见了朱可夫,并任命他为苏联最强大军区之一--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员。

朱可夫以前没有亲眼见过斯大林,因此,在被接见时,朱可夫非常激动。房间里除斯大林外,还有加里宁、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员。

斯大林抽着烟斗向朱可夫亲切问好以后,立即问朱可夫:"你认为日军怎么样?"

"与我们在哈勒欣河作战的日军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是近战,"朱可夫回答说,"他们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下级指挥人员受过很好的训练,作战异常顽强,一般不会投降,'剖腹'自杀时毫不迟疑。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训练差,主动性差,习惯于墨守成规。"

朱可夫接着说:"至于日军的技术装备,我认为是落后的。日军的坦克相当于我们的MC-1式坦克,非常落后,武器很差,行动半径小。应当说,在战争初期,日军空军比我们强。在我们还没有得到改装的'欧'式和N-16以前,他们的飞机比我们的优越。当以斯穆什克维奇为首的一队荣获苏联英雄的飞行员到来以后,制空权就很牢靠地掌握在我们手中。要知道,与我们作战的是日本的精锐部队,是所谓皇军。"

斯大林聚精会神地听着,他问朱可夫:"我们的部队打得怎么样?"

朱可夫肯定地说:"我们的正规部队打得很好。"

接着他详细叙述了摩托步兵部队、坦克部队、炮兵部队及蒙古军队的作战情况。然后,他建议说:"我认为,我们必须大大扩充装甲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

斯大林没有表态。朱可夫以尊敬的目光望着斯大林,他看得出,斯大林在很注意地听,于是朱可夫继续说道:

"对于我们所有的部队、兵团指挥员、部队指挥员和我本人,哈勒欣河的战斗是一个学习战斗经验的好机会。我认为,日本方面如今对于红军的力量和作战能力也得出了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接着,加里宁像考官一样给朱可夫提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苏军在哈勒欣河遇到些什么困难,日本组织入侵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等等。朱可夫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

斯大林在旁边聚精会神地听着,等朱可夫回答后,斯大林微笑着说:"现在你已经有作战经验了。你到基辅军区去,利用自己的经验训练部队。"

基辅特别军区是苏联最大的军区。被任命为该军区司令员,是极大的信任,为此,朱可夫感到十分光荣。他表示,要贡献自己的一切,绝不辜负党中央和政府对他的崇高信任。

朱可夫是一位十分敏感的战略家。在谈话结束时,他利用机会,向斯大林请教了一个他十分关注的问题。他问道:

"如何理解西方战争的极端消极性?下一步战事将会如何发展?"

斯大林会心地笑了,他说:"以法拉第为首的法国政府和以张伯伦为首的英国政府不愿认真对希特勒作战。他们仍然希望怂恿希特勒同苏联作战。1939年他们拒绝同我们建立反希特勒同盟,他们不想束缚住希特勒侵略苏联的手脚。但这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自己得为这种近视的政策付出代价。"

这次会谈给朱可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毕竟是他第一次见到斯大林。他回到旅馆后久久不能入睡,会谈的情形总是在眼前浮动。在20年之后,他在回忆这一会谈时,谈到了对斯大林的最初印象。他说:"斯大林的外表,他那低沉的声音,对问题深刻和具体的分析,渊博的军事知识,听取报告时那样聚精会神,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会谈后不久,朱可夫就告别莫斯科去基辅。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朱可夫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