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村上春树与时间管理(4)
关键词:时间管理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对村上春树的认识比较模糊,看完后清晰一些,可以说村上通过跑步来调整自己的人生,对于专业的跑步者来说他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 时间管理所追求的平衡人生这方面他做的非常成功。 说几句题外话,阅读做笔记是我的一个习惯,懒一点时候就做些摘录,勤快一点的时候就写篇书评,经常是懒的时候居多。 在这里分享的很多书完全算不上好书,只是习惯快速翻阅后把有用的部分总结或摘录,当成自己的资料库进行定期的整理,这种方式对于你们来说属于浅阅读,收益最大是 我,如果你觉得哪部分对你有用,希望花时间去阅读原书,收获能更大一点。 推荐一个App,昨天是知乎新应用-知乎日报推出的第一天,昨天试用了几个小时,感觉很不错,这个App比各种常见的新闻App有意思多了,把知乎上的精华问答跟当前的热点新闻相结合,提供了一些非常特殊的角度.如果你想把这个App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有个很好的方法:去知乎上答题,输出你的观点,让你的回答出现在这个App里,看看你到底有多少干货,会有多少人有兴趣,让我们一起发现更大的世界。 写作长篇小说是一种体力劳动 我认为写作长篇小说是一种体力劳动。 写文章属于脑力劳动,然而写出一本大部头来,更近于体力劳动。 诚然,写书并不需要举起沉重的物体,也不需要飞速地奔来跑去,高高地蹿上跳下。 世间的很多人似乎只看到表面,将作家的工作视为宁静而理性的书斋劳动,以为有了足以端起一只咖啡杯的力量,就能写小说了。 试它一试,立即就会明白,写小说并非那么安逸的工作。 坐在书桌前,将神经如同激光束一般集于一点,动用想象力,从“无”的地平线上催生出故事来,挑选出一个个正确的词语,让所有的流程准确无误——这样一种 工作,与一般人想象的相比,更为长久地需要远为巨大的能量。 这固然不必运动身体,劳筋动骨的劳动却在体内热火朝天地展开。 固然,思索问题的是脑子,小说家却需披挂着叫“故事”的全副装备,动用全身进行思考,这要求作家彻底地驱使——在许多时候是奴役——肢体能力。 才华横溢的作家可以下意识甚至无意识地进行这样的工作。 才华也是可以积累出来的 尤其是年轻人,只需具备超出一定水平的才华,坚持写小说并非什么困难,形形色色的难关轻而易举便能闯将过去。 年轻,就意味着浑身充满自然的活力。 集中力和耐力,如若需要,它们会自己跑将过来。 年轻而富有才华,就等于在背上长了一对翅膀。 然而,这样的自在随着年纪渐长,渐次失去天然的优势和鲜活。 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超过一定年龄后,就不能轻易拿到了。 不是那般富于才华、徘徊在一般水平上下的作家,只能从年轻时起努力培养膂力。 他们通过训练来培养集中力,增进耐力,无奈地拿这些资质做才华的“代用品”。 如此这般好歹地“苦撑”之时,也可能邂逅潜藏于自己内部的才华。 手执铁锹,挥汗如雨,奋力在脚下挖着坑,竟然瞎猫撞着了死老鼠,挖到了沉睡在地下的神秘水脉,真是所谓的幸运。 而追根溯源,恰恰是通过训练养成了足够的膂力,深挖坑穴才成为可能。 到了晚年,才华之花方才怒放的作家,多多少少经过这样的历程。 长跑对我的作用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务性地学到的。 应将自己追问到何处为止?何种程度的休养才是恰当的,而多少又是休息得过分?到何种程度才是妥当,而到什么程度又是狭隘?外部的风景该撷取多少 为好,而内心的世界又该挖掘多少为妙?对自己的能力应该相信多少,又该对自身有多少怀疑?假使当初我改行做小说家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跑长跑,我的 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 究竟会如何不同呢?我可不知道。 不过差异肯定存在。 进入极限时的状态 (注:标准的马拉松是42公里,但还有一些超级马拉松是100公里,下面这段文字就是村上春树在极限时的情况) 如此长时间地不停奔跑,不可能觉不到肉体上的苦楚。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疲劳已不是什么重大问题。 也许这意味着疲劳作为一种常态,被身体自然而然地接纳了。 曾一时沸沸扬扬的肌肉议会,似乎也灰心丧气,不再逐一倾诉不满。 已经无人敲桌子,无人扔杯子了。 它们将这疲劳作为历史的必然,作为革命的成果,默默无言地接受下来。 我便自动地、只管有规律地前后甩动手臂,将双腿一步一步地向前递出去。 什么都不思考,什么都不想。 待回过神来,连肉体的苦楚都几乎销声匿迹,或像因故无法处理的难看家具,被扔到了毫不起眼的角落。 跑进了最后的漫长的半岛状原生花园跑道,这种心情变得尤其强烈。跑法近似进入冥想状态。 虽然无甚大不了,称不上自豪,还是有一种类似成就感的东西,偶然想起来似的涌上心头。 这是一种个人的喜悦:“自己体内仍然有那种力量,能主动地迎击风险,并且战胜它!”这种安心感,也许比喜悦更为强烈。 体内那仿佛牢固的结扣的东西,正在一点点解开,虽然我还不曾察觉这样的东西在自己体内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才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 至少是发现一部分。 我现在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辛苦的练习为了什么? 为了下一次赛事,在各自的场所一如既往地默默训练。 冷眼望去或俯瞰下去,这样的人生可能无常而无益,或者效率极低。 那也无可如何。 就算这是往底上漏了个小孔的旧锅子倒水般的虚妄行径,起码曾经努力过的事实会留存下来。 不管有无效能,是否好看,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然而用心灵可以感受到的。 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即便这是虚妄的行为,也绝不是愚蠢的行为。我如此认为,作为实在感受,作为经验法则。 这样低效率的营生是否可以维持下去?我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我不厌其烦、锲而不舍地坚持到了今日,也很愿意尽力坚持下去。 正是长距离赛跑培养与塑造了现在的我,或多或少,或好或坏。 只要可能,我今后也会跟类似的东西一起逐渐老去、送走人生吧。 这恐怕也是一种——虽然不敢说是合情合理的——人生。 不如说,事到如今,大概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本文转自:www.read.org.cn。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冒犯您的权利,请联系站长删除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相关内容
- 3.村上春树与时间管理(3)
- 读七个习惯后的时间管理心得 无相关信息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推荐内容
- 160
- 160
热门内容
- 160
- 160
- 145
- 141
- 133
- 131
- 131
- 130
- 127
- 127
阅读排行
- 51659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2
- 11537
- 9934
- 9206
- 8179
- 7563
- 7252
- 7205
- 7107
- 6684
- 6317
- 6278
- 6120
- 5797
- 5339
- 5049
- 4689
- 4340
- 4263
- 4198
- 4178
- 4176
- 4013
- 3930
- 3766
- 3697
- 3686
- 3671
- 3637
- 3630
- 3566
- 3511
- 3507
- 3172
- 3094
- 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