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女到皇太后的传奇:朱常洛生母王恭妃简介 朱常洛
孝靖皇后王氏(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宣府都司左卫人(原属河北宣化,现属河北张家口怀安县)。明神宗之皇贵妃,明光宗、云梦公主朱轩嫄之生母。
初为宫女,万历十年封恭妃,三十四年晋封皇贵妃,三十九年九月去世。其孙明熹宗登极后,追封她为皇(太)后。
从宫女到皇后,听起来位极尊贵,其实由于群臣和太后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定的支持她的儿子立为皇太子,违背了明神宗本人的意愿,王氏生前遭到百般摧残,凄惨一生;始终受到丈夫冷落、宠妃迫害、奴才欺凌,长期被幽禁;最后哭瞎双眼,悲愤而终。
以孕封妃
王氏出身于中下级军官家庭,父亲王朝窭,在女儿未被选入宫之前考中武举人,官任锦衣卫百户(正六品)。隆庆二年,也即王氏3岁时,家从左卫迁到京城。王氏生于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时。万历初年,朝廷为明神宗皇帝大婚,在民间大范围选美,13岁的王氏顺利通过前几关选美入宫,但是没能进入前三名。选美前三名中的王喜姐被钦定为皇后,另两位女子分别册为刘昭妃(宣懿太妃)、杨宜妃。落选的女子一部分按规矩遣返回乡、一部分条件较为出色者则留宫成为宫女。王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万历六年二月初二日(1578年)分配到慈宁宫,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太后)。
三年后,16岁的王宫女偶然被皇帝遇见,"私幸之",事后赏给她一付头面(首饰)。王宫女因此怀了身孕,但不敢明言。后因身形变化被李太后看破。太后召问神宗,神宗最初想赖账,假装不知道,拒绝承认。
按照明朝宫廷规矩,皇帝的起居有专人记录在册,叫《起居注》。太后命人拿来《起居注》,对照当时日期,神宗只好勉强承认了。不过太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生个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是谁生的,不必计较,你可以加封她”。王宫女因此进封为恭妃。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1582年),王恭妃不负重望,果然生了个男孩,这就是神宗的庶长子朱常洛。
万历十二年七月庚辰她又生下皇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四岁病故。
母子坎坷
王恭妃先后生一子一女,实际却并不受宠,最受宠的是九嫔之一的郑淑嫔。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郑氏生皇三子朱常洵,神宗进封郑氏为皇贵妃。这就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引出了麻烦。按照中国封建时代一贯的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或年纪最大的儿子)做皇太子,神宗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轻松获得皇位的。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长子,自然也应是皇太子。群臣和李太后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神宗不喜欢王氏母子,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不能进行。
围绕这个问题,大臣们与皇帝斗了15年,期间发生很多事情,大案迭起,政治斗争暗流汹涌。“国本之争”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梃杖。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
后来,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舆论纷纷,不得已亲自出面干预,质问神宗为什么还不立朱常洛为太子。神宗狡辩道:“他是宫女生的,母亲出身低贱。”太后听罢此言,又怒又心酸,指着儿子大骂道:“你也是宫女生的!”神宗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娘原本也是宫女,且是泥瓦匠之女,论出身,比王恭妃可是低贱更多了。若朱常洛因是宫女生的没资格当太子,那么自己这个皇帝首先就得引咎辞职。神宗羞愧万分,无地自容。内外交困之下,他迫不得已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立已经年满19岁的朱常洛为皇太子。
在这15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极差。比如,其一:郑贵妃提到王恭妃时,总是称其为“老妈妈”,暗行诬蔑和讽刺,甚至当着皇帝的面也如此,神宗并不加以制止,心里对王恭妃感觉更不好;其二:一直到万历二十一年二月(1593年),神宗才在大臣们一再的请求下允许已经13岁的皇长子读书,而且没过多久就长期辍读,险些让他成为文盲。其三,通过考古发掘,出自她棺椁内一把银壶,壶底刻铭文一周”大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制”——可见这是她被封为恭妃的当年一直用到去世时的实物。30多年来她从宫女成为妃子再成为皇贵妃,又是未来皇帝的生母,生活上使用的器物却没有多大变化。此壶没有任何装饰,不仅比不上妃嫔墓出土的器物,甚至还没有民间富裕人家出土的器具精美。另一件出自她棺椁内的镀金银盘,也满是破洞和缺口......
不过作为母亲,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儿子。她对儿子的安全极为担心,一直到13岁母子还一同起卧。万历二十二年,郑贵妃无端污蔑皇长子喜欢和宫女嬉戏,已不是处男。神宗派使者前去验视。王恭妃大哭:“十三年来我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怕有变故,我的忧惧今日果然应验了啊!”使者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神宗,皇长子的清白才算保住。
这一切,《先拨志始》以一句话概括为:“光庙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朱常洛赖嫡母王喜姐、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关照调护,终得以平安长大成人。
有名无实
儿子当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头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晋封就更谈不上了。
直到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万历三十四年,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长孙朱由校(日后的明熹宗),太子有了儿子、神宗有了孙子,而且朝臣们多年来的谏言力争,民间也议论纷纭,神宗才借着给母亲加徽号的机会,顺便将王氏晋封为贵妃、皇贵妃。成为皇贵妃,听起来位极尊贵,其实因为皇帝的冷落,她凄惨的日子并没有什么改变,有名无实,始终受着迫害,一直被幽禁着,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在她身患重病时,神宗也没有去看望过她。
万历三十九年(1611)九月九月十三日,王贵妃病危。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神宗同意了。但是当太子心急火燎赶到母亲居所时,景阳宫依然深锁不开。太子无奈,只得找太监拿来钥匙,破锁而入。 临终时,王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衣服,百感交集,凄然泪下:“你终于长大成人了,我死而无恨!”。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大伙哭的头都抬不起来。当日酉时(下午5 时正至下午7 时正),王氏气绝而死。可怜这位宫女、皇贵妃,在深宫中苦熬了近30年,却始终没有盼到出头之日,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以上是《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记载的她死前情景。而《先拨志始》根据外戚王升的叙述所记载的情形,则更为凄惨:临终前,母子见面本欲有话说,但王氏察觉到屋外有人,低声提醒道:“郑家有人在此”。于是直到咽气而死,母子俩默默相对痛哭,不敢说话。郑贵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气绝,才允许太子给母亲收敛。
后事不顺
王氏生前受到百般摧残,后事也不顺当。神宗对她择地安葬之事,是极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们不服。
首辅沈一贯、大学士叶向高数次上折,言儿子是太子,葬礼应当按明世宗皇贵妃王氏(庄敬太子生母)的规格办理。神宗却欲按明世宗皇贵妃沈氏(未生育子女)的规格办理,一再拖延。 最后还是按前朝未生育子女的沈皇贵妃的礼仪办理了。当时正值八月,天气炎热,棺椁又经十个月的停放,尸体早已腐烂不堪。
王氏葬在明十三陵陵区内东井左侧的平冈地,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神宗不派人守坟,也不拨给守坟的费用。直到万历四十三年五月,轰动朝野、企图打杀太子的“梃击案”爆发,凶手张差供出自己是受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刘成指使的,还牵扯上邪教红封教。舆论激愤,时人皆怀疑是郑贵妃及其兄弟主使谋杀太子。太子的处境受到普遍关注。郑贵妃慌了,哭求于神宗。为替郑贵妃开脱,二十多年没有上朝的神宗破例上了一次朝。他一面要郑贵妃放低姿态亲自去恳求太子,一面命令对太子有调护之恩的嫡母王喜姐给太子做思想工作,要太子不要牵扯郑贵妃;一面自己出马给太子施加压力,让太子表态,安抚百官。最后只处死张差和郑贵妃名下的庞、刘二太监,草草将此案了结。为平息舆论的愤怒,这才在当年六月旨下礼部:“给皇太子母坟户三十名,园地二十五顷,以供香火。”
万历四十八年(1620 )八月,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登位当了皇帝。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按制度追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后。不料,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在“红丸案”中不明不百的死去,他死后宫廷又发生了“移宫案”,因此直到王氏的孙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才正式追封自己的祖母为孝靖皇太后,又从东井把棺椁迁来,与明神宗和孝端皇后王氏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宫内。全谥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神主奉祀于奉慈殿。
So 这是广告
相关内容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热门内容
- 37
- 34
- 26
- 25
- 24
- 18
- 16
- 16
- 16
- 16
阅读排行
- 51653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27
- 9934
- 9206
- 8175
- 7561
- 7252
- 7205
- 7106
- 6684
- 6317
- 6278
- 6120
- 5796
- 5339
- 5049
- 4688
- 4340
- 4263
- 4198
- 4178
- 4176
- 4013
- 3930
- 3766
- 3697
- 3686
- 3671
- 3635
- 3630
- 3566
- 3511
- 3500
- 3172
- 3092
- 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