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宋初的“斧声烛影“:赵匡胤是被弟弟害死的? 赵匡胤
在一场谋杀案中,如果想判犯罪嫌疑人有罪,无非就找到三个证据,解决三个难题:
第一,作案时间;
第二,作案动机;
第三,作案工具。
在这三条中,赵光义有足够的作案时间。
在那个深夜,这兄弟俩在密谈之时,他们的身边可没有一个侍从,如果赵光义想动手,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目的,他甚至还有时间跑回自己的家里,从此装成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等待着自己最终受益。
除了有作案时间外,赵光义也有足够的作案动机。
根据史料记载,赵光义确实有传位给弟弟的想法,但是赵普坚决反对,他认为应该“子承父业”,您有三个大胖儿子,没事传给赵光义干甚。
最后,虽然赵匡胤接受了赵普的意见,但他却把赵光义册封为了“开封府尹”。要知道,按照五代十国的标准惯例,担任首都市长的人,那就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正是赵匡胤这种暧昧不清的态度,不知道是传位给儿子、还是传位给弟弟的心态,让这位苦苦等待的赵光义终于按耐不住了,他索性动了杀机……
当然了,在这场假设的谋杀案件中,不管赵光义有多么完美的作案时间,多么无懈可击的作案动机,要是找不到他的“作案工具”,不知道他是怎么杀掉赵匡胤的,这一切都是白搭。
那么,在这起案件中,赵光义用的什么作案工具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毒酒。
第二种观点:斧头。
先说毒酒。根据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在就寝时,曾经“鼻息如雷”,而其死后,他的尸体颜色又“玉色莹然如出汤沐”。这样的体色变化与声音异常足以说明,赵匡胤就是被毒死了,而且中毒还不是一般的轻。
那么,假设赵匡胤是被毒死的,谁是下毒的人呢?是赵光义吗?
说实话,没有任何的证据显示,赵光义就是那个下毒的人。但是,历史却对赵光义颇为青睐,甚至一口咬定,这位仁兄就是那个谋杀者。
因为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在历史上的赵光义,他真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主,而且还就好这一手“棋”。
公元965年,后蜀末帝孟昶“暴病”身亡,一种说法认为,这就是赵光义下毒的结果。
公元978年,南唐李煜离奇逝世,很多人认为,他死于赵光义所赐的“牵机药”。
公元988年,吴越国王钱俶过六十大寿,结果在赵匡胤赐酒后,这位仁兄就与世长辞了。
可见,为了清除这些绊脚石,投毒已经成为了赵光义最喜欢的“伎俩”了,那真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之良药呀。因此,有了这么多的前科、后科经验,如果赵光义想毒死赵匡胤,实现自己弑兄夺位的阴谋,这也完全合情合理。
何况,在当时赵光义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好帮手。
这个人,就是在王府门口莫名其妙,还有点“幻听”的程德玄。
虽然在史书中,程德玄给人一种傻了吧唧、甚至有点弱智的形象。但其实,这些都是蒙人的,全是程德玄一手制造的“假象”。这位仁兄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在等宫中的王继恩。
看晕了吧,实际上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你就会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了。
这个程德玄,他就是毒死赵匡胤的罪魁祸首!
根据《宋史·程德玄》记载,程德玄善医术,精通各种药性,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因此,凭借这一手独门绝技,程德玄想要替赵光义解决“心病”问题,这个完全可以。
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赵光义当天晚上毒死哥哥的毒药,就是出自这位仁兄之手,就是他生产和提供的。
如果按照这条线索推理下去,您就会明白了:
为什么这位仁兄三更半夜不睡觉,他不畏严寒、不怕冰雪,没事跑到晋王府门口,且一口气从三更等到五更。这期间,他还不敲门,也不询问,就这样痴痴的等,你程德玄也忒敬业了吧!
亲,你不是一个傻子吧!
如果排除程德玄是一个傻子、脑袋缺根弦这种情况,对比程德玄这种紧张、忧郁的表现,我们只有一种解释,才能理解程德玄这种不寻常的“举动”了。
答案是——这位仁兄之所以深夜不睡觉,非要跑到晋王府门口站岗放哨,他的脑子根本没有毛病,也不是因为什么幻听,他就是在等待着一件事情,等待着那个他希望的“结局”。
毕竟,在那个深夜,程德玄是无法亲临现场的。而且,这件事情一旦失败,那就是株连九族、满门抄斩的大祸。因此,为了那个“结果”,程德玄都必须要等,这跟他脑子是不是有问题,耳朵是不是有幻听,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最后,在看见王继恩后,程德玄的心终于踏实了。因为,他终于等到了那个想要的结果——赵匡胤如期而死。
要知道,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您没法理解:
程德玄身为一个小小的医官,赵光义却如此器重他,还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参与了这场永载史册的“进宫三人组”行动。
要知道,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您没法理解:
程德玄一介小吏,他居然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敢在皇宫说出那种强硬凶狠、甚至大逆不道的话:“便应直前,何待之有!”
要知道,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您没法理解:
纵观程德玄的一生,他明明就是一个贪婪成性、人品极其恶劣的人渣,赵光义却对其恩宠有加,并且宽恕了他所有的行为,还给他加官进爵,最后还颐养天年。
这种种迹象表明,程德玄就是一个“同谋者”。他跟赵光义的关系,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那真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赵光义对他恩宠有加,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他永远保守住这个“秘密”。
因此,整理清楚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还原这场谋杀案后,那天晚上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大赵心里郁闷,所以找二赵喝酒,结果二赵早就想取而代之了,他就趁哥哥不注意,在酒杯里下了毒。后来,喝着喝着,大赵发现不对劲了,他也觉察出来了弟弟要害自己。于是,大赵用斧头大声的敲地,想要呼叫自己的“援军”。
那么,什么叫作“好为之”呢?就是大赵在告诉这个弟弟:你小子真不是一个东西,别高兴的太早,好自为之吧,早晚有人收拾你!
以上,才是当天晚上真正的“事实”。
当然了,不管上述的这些推测,是多么的言辞确凿、是多么的无懈可击,它们也只是推测而已。
因为这样的证据,单凭程德玄个人的怪异表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赵光义都会用鄙视的眼神瞥我们一眼,然后冷冷的说出那三个字:“莫须有”。
没有办法,毕竟没有任何的史料能够证明,在那个案发现场,赵光义谋害了自己的哥哥,他用毒药害死了赵匡胤。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出当时的事情,但却无法给这件事情定性。
除此之外,按照史学家的定义:
就算现在把赵光义挖出来,给他上大刑,他也不见得说真话,而他即使说了真话,我们也未必信。
因为这个原因很简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这段历史,中国人就有了一个“准确无比”的定义:
赵匡胤的死,跟毒酒没有一点关系,他是被弟弟用斧头劈死的,史称“斧声烛影”。
So 这是广告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热门内容
- 37
- 34
- 26
- 25
- 24
- 18
- 16
- 16
- 16
- 16
阅读排行
- 51633
- 34729
- 18153
- 17242
- 15330
- 11506
- 9930
- 9204
- 8169
- 7555
- 7252
- 7205
- 7104
- 6684
- 6317
- 6261
- 6120
- 5793
- 5339
- 5049
- 4688
- 4339
- 4263
- 4198
- 4178
- 4171
- 4010
- 3930
- 3766
- 3696
- 3686
- 3671
- 3634
- 3628
- 3566
- 3511
- 3483
- 3172
- 3090
- 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