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饥不释卷,寒不停笔
吴敬梓(公元1701—1754年),字敬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巨着《儒林外史》,是我国着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出生于累世科第之家。他从小聪慧,一爱一好文学,才识过人。在他14岁时,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20岁中秀才。年轻时生活豪纵,喜欢结交文士,轻财好友,过着“倾酒欢呼穷日夜”的生活。
在他23岁时,父亲去世。没过几年时间,偌大个家业荡然无存,穷得连母亲的后事都没钱料理。特别是当他卖掉江北老屋,捐修南京雨花台的先贤祠以后,他的生活更是困顿不堪。不但那些饫甘厌肥、锦衣纨绔的富家子弟歧视他,就连往日旧友见他穷困潦倒,也一反常情,侧目而过。他沦落困窘之后,饱尝世态炎凉。坎坷的科举道路,也曾使他痛苦不迭。他在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应试,虽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屡屡名落孙山。直到40岁时,还是一个秀才。而那些“壮马轻裘”、胸无点墨的无术之徒,依仗金钱和“朝中有人”,尽可及第高中。一次省试后,他受省巡抚赏识,荐举入京应试,他却托病未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他目睹“儒林”中群丑虚伪、趋炎附势的百态,耳闻官一场中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行径,体会到科举制度的腐朽,深切痛恨官僚的腐败,因而萌生一个宏愿,决心通过艺术再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官一场的黑暗公布于众,深入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鞭挞庸人群丑,伸张正义,寄理想希望于“纯儒”。40岁左右,他开始《儒林外史》的创作。因为穷困和颠簸,致使这部着作在他49岁时才完稿。
在困境中创作,吴敬梓吃尽了苦头。开始,以种地卖菜维持生计。灾荒年景则无以维系,只好典当家什、衣物等,换些杂粮熬粥糊口。最后连书籍都典光了,家中经常冷锅凉灶,只得靠朋友周济度日。但即使挨饿,他也手不离卷,笔不停耕,坚持写作。他的家在南京秦淮河畔,小屋年久失修。有几天一阴一雨连绵,家中又断了炊,朋友送钱粮来接济,发现满屋是雨水,而他自己却伏一在案上专心写作。冬天更是寒风四袭,无钱买炭生炉取暖,屋里冷得像个冰窖,吴敬梓只好躲在床上写作。然而破旧的棉被也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手被冻得麻木生痛,甚至握笔都困难,他只好经常一搓一搓一手,放到嘴边呵呵热气,又挥毫疾书。后来穷得买不起灯油,他被迫停止夜间写作。隆冬的长夜更是难熬,他不得不起身离家去邀几个穷友,开始他们所喜欢的“暖足”运动。也就是大家一路走出城来,绕城步行,边走边谈论诗词歌赋,直到天明。如此这般驱除了寒气之后,又急急忙忙赶回家中,趁热挥笔写作。
吴敬梓不知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寒冬不眠之夜,历尽千辛万苦,才着成《儒林外史》,传之后世。
【大视角】
泣血惊世之作,多来自饱经沧桑之后。身一体不受风雨,身一体便不易强壮。心灵不受霜雪,心灵便不易柔韧。因此,切肤之痛,切心之悸,最足以激发巨大的潜能,洞一开独到的视角。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相关内容
- 教育故事,范仲淹幼学
- 教育故事,行乞办学 无相关信息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热门内容
- 30
- 16
- 15
- 14
- 14
- 14
- 13
- 13
- 12
- 12
阅读排行
- 51659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37
- 9934
- 9206
- 8179
- 7563
- 7252
- 7205
- 7107
- 6684
- 6317
- 6278
- 6120
- 5797
- 5339
- 5049
- 4689
- 4340
- 4263
- 4198
- 4178
- 4176
- 4013
- 3930
- 3766
- 3697
- 3686
- 3671
- 3637
- 3630
- 3566
- 3511
- 3504
- 3172
- 3093
- 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