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标签:
豪放诗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注释】
①遣兴:遣发意兴之作。此类作品常寓感时伤世之意,此词即为读书有感而作。通篇扣“醉”着笔,借醉写愁抒愤。“欢笑”惟在“醉里”,说明醒时皆愁。既然古道不行,读书何用,不如醉里觅欢。下片追忆昨夜欢笑一幕,写其醉后狂态,最是风趣可人。问松推松,神情维肖,妙笔解颐,然不亦独立不阿倔强个性之自我写照?此词巧化经史成语,用散文句法入词。
②“醉里”两句:谓以酒浇愁,以醉忘忧。
③“近来”两句:谓近来方悟不能全信古书。两句意出《孟子·尽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以为《尚书·武成》一篇纪事不可尽信。辛词借用,含意曲折,并非妄自菲薄古人,意在言今人全不按圣贤之言行事,是对现实不满的激愤语。觉:领悟。
④何如:怎样?
⑤“只疑”两句:暗用汉代龚胜之事。汉哀帝时,丞相王嘉被诬有“迷国罔上”之罪。龚胜以为举罪犹轻。夏侯常拟劝龚胜,“胜以手推常曰:‘去!’”事见《汉书·龚胜传》。辛词用龚语入词,或谓暗指当朝主和派汤思退诽谤夸大张浚符离败绩一事,并与上片结处呼应,以证不能全信古书。按:稼轩确为张浚鸣过不平,但此处似无此深曲寓意,仅借龚语以写醉态而已。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
“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So 这是广告
相关内容
- 辛弃疾诗词,玉楼春·狂歌击碎村醪
- 辛弃疾诗词,满江红暮春 无相关信息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推荐内容
- 20
- 13
热门内容
- 20
- 13
- 13
- 12
- 12
- 11
- 11
- 11
- 11
- 11
阅读排行
- 51659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37
- 9934
- 9206
- 8179
- 7563
- 7252
- 7205
- 7107
- 6684
- 6317
- 6278
- 6120
- 5797
- 5339
- 5049
- 4689
- 4340
- 4263
- 4198
- 4178
- 4176
- 4013
- 3930
- 3766
- 3697
- 3686
- 3671
- 3637
- 3630
- 3566
- 3511
- 3505
- 3172
- 3093
- 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