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一章(2)
杨嗣昌是一个将近五十岁的人,中等身材,两鬓和胡须依然乌黑,双眼炯炯有光,给人一种精明强于的印象。当他在文华门内西值房听到传旨叫他进去的时候,他习惯地把衣帽整了一下,走出值房。他正要小心地向里走去,恰好高起潜走了出来。他赶快抢前一步,拱一拱手,小声问:
“高公,皇上的意思如何?”
高起潜凑近他的耳朵咕哝说:“我看皇上满心急着要和,就是怕他自己落一个向敌求和的名儿,尤其怕外廷议论,杨阁老①,你千万不要对皇上说外边已经在纷纷议论。”
①杨阁老——即兵部尚书杨嗣昌,“阁老”是明朝官场中对内阁辅臣的尊称。
杨嗣昌点点头,同高起潜互相一拱手,随着那个青年太监往里走去。
当一个宫女揭起黄缎门帘以后,杨嗣昌弯了腰,脚步更轻,恭恭敬敬地走迸了文华后殿。另一个宫女揭起来暖阁的黄缎门帘。他的腰弯得更低,快步进内,说了 声:“臣杨嗣昌见驾!”随即跪下去给皇上叩头。虽然崇祯对他很信任,处处眷顾他,北京和南京①有许多朝臣弹劾他,都受到皇帝的申斥和治罪,但是他每次被召 见,心里总不免惴惴不安。他深知道皇上是一个十分多疑、刚愎自用和脾气暴躁的人,很难侍候,真是像俗话说的“伴君如伴虎”。今天被皇上宠信,说不定哪一大 会忽然变卦,被他治罪。由于这个缘故,他近来已经得到皇上同意,让他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举荐卢象升来代替,以便减轻他的责任,专心在内阁办事。行过常朝 礼,他没敢抬起头来,望着皇上脚前的方砖地,等候皇上说话。
①南京——明朝自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改为留都,仍设中央各衙门和文武朝臣。
“先生起来。”崇祯说,声音很低。
杨嗣昌又叩了一个头,站了起来,垂着双手,等候皇上继续说话。崇祯轻轻地咳了一声,问:
“卢象升今夜一定能来?”
“一定可以赶到。”
“三大营①如何分派?”
①三大营——明朝拱卫北京的军队总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因系京城卫戍部队,所以又称“京营”。
“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外。原来在德胜门外驻扎一部分,备援昌平。如今各处勤王兵马来到,昌平无虞,这一部分人马也撤到朝阳门外。”
“城上的守备情形怎样?”
“京营兵守城够用。红衣大炮昨天都已经运到城上,也派官员祭过。”
听杨嗣昌对答如流,崇祯频频点头,感到满意。他想询问议和的事,但是迟疑一下,改换了一个话题,说:
“如今虏骑人犯,国家兵源枯竭,不易应付。廷臣们泄泄沓沓,徒尚空言,不务实际,一到紧急时候,不能为君分忧,殊负朕意!如兵部主事①沈迅,上疏奏陈 边务,说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人里甲②,三丁抽一,朝夕训练,可得精兵数十万’,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糊涂之至!”
①主事——六品文官,是中央各部中的“处长”。
②里甲——最基层的社会和政权组织,里等于保,里之下是甲。
杨嗣昌见皇上生气,委婉他说:“沈迅这意见确实糊涂。但他敢于冒昧上奏,一则是他知道陛下是尧舜之君,不罪言者;二则是他忧国心切,不暇细思。他所条陈的事项颇多,其中也不乏可采之处。”
崇祯沉吟片刻,点头说:“姑念他还有点忧国之心,朕不罪他。”说毕,把下巴一摆,几个宫女和太监又赶快退了出去。
“自朕登极以来,”他用低而沉重的声调说,“东虏已经四次人塞,崇祯九年秋,虏骑人犯,昌平失守,震惊陵寝。凡为臣子,都应卧薪尝胆,誓复国仇。可是刚过两年,虏骑又长驱而入,蹂躏京畿。似此内乱未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
杨嗣昌跪下回答:“微臣身为本兵①,不能克期荡平流贼,外征逆虏,实在罪该万死。目前局面,惟有对虏行款②,方可专力剿贼。”
①本兵——兵部尚书,明朝习惯称做本兵。
②行款——明清两朝的政治术语,就是议和。
“朕本来有意召全国勤王之师与虏决战,可是流贼一日不平,国家就一日不能专力对外。目前之计,对虏总以持重为上策,如能议抚,抚亦未尝不可。卿与辽抚①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满洲传达朝廷愿抚之意,是否已有头绪?”
①辽抚——辽东巡抚的简称。
“臣今日接方一藻密书,言周元忠已经回来,满洲屡胜而骄,态度据做,且恐我朝廷意见不一,所以不肯就抚。”
崇祯的心中猛一失望,但没有流露出来,略停片刻,又问:
“卿打算如何?”
“臣想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应当派周元忠再去一次,详谕朝廷愿抚之诚意。”
“是否会走漏消息?”
杨嗣昌是一个饱有经验的官僚,不敢像高起潜那样把实情全部隐瞒,他决定说出一点实话,替自己留个退步:
“臣因周元忠是一盲人,平日往来辽东,卖卜为业,所以派他前去,原想着可以避免外人疑惑。可是不知怎的,今日京城里已经有了一些传言。”
“怎么会传出去了?”崇祯有点吃惊,同时也有点生气。
“虽然京城里有些传言,但真实情形,无人知晓。只要陛下圣衷独断,不令群臣阻挠大计……”
崇祯截住说:“不管如何,应该力求机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
“臣一定加倍小心。”
“言官中有人在奏疏中提到:‘凡涉边事,邪报①一概不许抄传,满城人皆以边事为讳。’为什么要禁止抄传?”
①邪报——又称“邪抄”。古代手抄的官方报纸。明代用木刻版印刷,崇祯十一年改为活字印刷,以登载诏令、奏疏、塘报等为内容。
“恐怕有些与和议有关的,有些是军事机密,不便外传。”
“凡涉机密的,不许抄传;若行间塘报,为何不许抄传?一概不许抄传,反使大家猜疑。”
“皇上所见极是。”
崇祯叹口气说:“如今虏兵已临城下,且京城中已有流言,看来款事只好慢点儿进行。”稍停一下,他忽然忧虑地盯着杨嗣昌的脸孔,轻声问道:“卢象升可赞同议抚么?”
“臣尚未见到象升,不知他是否赞同。他明日前来陛见,陛下不妨当面问一问他的意见。如象升也主张行款,廷臣中纵然有人反对,力量也就小了。”
崇祯点点头。他感到外廷群臣在这个问题上对他无形的压力很大,并且担心连杨嗣昌也会对他的急于向满洲议和的苦衷不能够十分谅解,于是又说:
“朕原来也是不主张行款的。无奈年年打仗,又加上灾荒频仍,兵饷两缺,顾内不能顾外,只好对东虏暂时行款。俟内乱敉平,腾出手来,就可以对东虏大张挞伐。可惜外廷臣工①,多不明朕之苦衷!”
①臣工——古人对群臣百官的习惯说法。
“陛下宏谋远虑,自然非一般臣工所能明白。然如抚事告成,利在社稷,有目共见,今日哗然而议者彼时即哑口无言矣。”
“但愿能够如此才好。”
“昔时对俺答①议款,反对者何尝不多?等到款事告成,俺答受封,贡马互市②,从此相安无事,朝廷得解除西北边患,并力用兵东胡,众人始知对俺答行款为得计,今日之事,与之仿佛。”
①俺答——蒙古族的一个重要领袖,活动于如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河套一带,晚年受明朝封为顺义候。
②贡马互市——俺答用马匹交换明朝货物,这种交换叫做互市。另外俺答每年也送给明朝廷一些马匹作为贡物。
“卿言甚是。”
杨嗣昌的口才确实好,几句话说得崇祯十分满意,频频点头。其实同俺答议和的一段历史,崇祯并不是不清楚。这事情发生在六十年前,他的曾祖父隆庆皇帝治 世的时候。那时候国家的底子还很雄厚,加上内有张居正和高拱等名臣在朝,外有许多名将镇守九边①,大明帝国的力量比俺答强大得多,所以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和 议结果。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根本不能同六十多年前的历史相比。不过由于崇祯急于要向满洲求和,所以一时不愿认真地想想罢了。
①九边——明朝从辽东到宁夏,设立九个边防军,称为九边。
“洪承畴同孙传庭全力追剿闯贼,”他又问,“近来甚为得手,是否能够一鼓荡平?”
“据洪承畴、孙传庭两臣所奏,李自成所纠合之各股流贼,有的击溃,有的歼灭,有的投降,所余无几。目前大军猛追不放,四面堵截,务期一鼓荡平。闯贼欲 往河南,人湖广,奔四川,均不可能,不得不从商洛山中向北逃窜。洪承畴已在潼关南边布置重兵,设伏以待,想不日即有捷报到京。”
皇上苍白的脸孔上闪出一丝笑容,随即稍微提高声音说:
“先生请坐。”
杨嗣昌赶快叩头谢恩,然后起身,同时有两个太监闻声进来,在皇帝的斜对面替他放了一把较矮的檀木椅于。他刚坐下去,皇帝又叫“赐茶”,他又站起来躬身谢恩。
崇祯的精神振作起来,刚才的困倦都没有了。他从宫女手中接过来一杯热茶,喝了一口,用庄严而有信心的声调说:
“如能一鼓荡平,皆先生居中调度之功。”
杨嗣昌躬身说:“这是上托皇上威灵,下赖将士用命。微臣以驾钝之材,辜负皇上宠信之深;自任本兵以来,内而流贼迟迟未灭,外而虏骑人犯,直逼京师,致使陛下午夜忧勤,寝食不安,实在罪该万死。”
“卿的困难,朕甚明白,不用多说。”停一停,崇祯又说,“张献忠已经就抚,李自成是国家心腹大患,如能荡平,其他流贼自然容易歼灭,不足为虑。”
“陛下所见极是。李自成为死贼高迎祥旧部,在诸贼中最为强悍。目前只要将闯贼荡平,其余诸贼闻风丧胆,当可不战而降。”
“张献忠受抚后,是否确有诚意?抚局是否可恃?”
杨嗣昌早已料到皇上迟早会问他这个问题,心中已有准备。他对张献忠的投降从开始就抱有怀疑,不像熊文灿①那样天真。但是他的“四正六隅、网张十面”②的计划,三个月消灭农民军的限期③,都早已成为泡影,招抚的办法就是目前惟一能使政府喘一口气的办法了。
①熊文灿——贵州永宁人,当时挂兵部尚书衔,总理南京、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湖北和湖南)军务,简称“总理”。
②四正六隅、网张十面一一以陕西、河南、湖广和江北为四个正面战线,即主要战场,叫做“四正”,由四位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 南、江西、四川为六个侧面战场,即辅助战场,叫做“六隅”,由六位巡抚“分防而协剿”。在这个大网里,总理和总督“随贼所向专征讨”。
③三月限期——从崇祯十年十二月到十一年二月。
“抚局可恃也不可恃,”他回答说,“在目前抚局对国家有利,暂时是可恃的。倘若趁此时戒饬将士,整顿甲仗①,休息补充,常处于‘制敌而不制于敌’的地位,则抚局更为可恃。否则,是不可恃的。”
①甲仗——泛指盔甲和兵器。
“卿言甚是。”
“以今日看来,张献忠纵然非真心就抚,国家十个月来已受益不浅,自从张献忠在谷城就抚之后,李自成失去呼应,差不多陷于孤军作战,而国家得以抽调更多兵力交给洪承畴、孙传庭调遣,专力对付闯贼,倘非张献忠谷城就抚,这几个月剿贼局面恐无如此胜利。”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但又不放心他说:“就怕李自成会联络别的流贼,接应他逃出陕西①。”
①陕西——明朝的陕西省包括今甘肃、宁夏全境和青海省的一部分,今西宁市亦在陕西省内。
杨嗣昌回答说:“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罗汝才曾联合各股流贼十余万,于上月间进到灵宝、阌乡一带,打算攻破潼 关,迎接闯贼。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如今逃到均州与房县山中,乞求就抚,今日决无其他流贼去接应闯贼,故闯贼之灭,指日可待。”
“倘若从此将流贼次第残灭,实为国家之福。”
“所以目前陕西军事十分重要,与对东虏战事同为国家安危所系。”
“如陕西方面能将闯逆一鼓荡平,即着洪承畴、孙传庭率领大军星夜来京勤王,不得有误。前已两下急诏,申明此意。先生可代朕再拟一道谕旨,叫洪承畴等务必将闯逆一鼓荡平,不使一人漏网,致遗后患。倘有疏忽或作战不力,国法俱在,决不宽容!”
“领旨!”
近来每想到陕西方面的军事十分顺利,崇祯就急切地等待着最后捷报。他希望洪承畴和孙传庭能够阵斩李自成和刘宗敏,将他们的首级送来京城,当然最好是将 他们生擒,献俘阙下①,使京城的军民大大地振奋一下。有时他在闭目沉思中仿佛看见自己坐在午门上,太子侍立一旁,各亲王和文武百官侍立午门下,在军乐声中 接受洪承畴和孙传庭献的俘虏,同时派勋臣或亲王代他去祭告大庙,而仁候在大明门外棋盘街一带的军民望着宫阙欢声雷动,齐呼万岁。此刻他又想起来这个问题, 问道:
①献俘阙下——“阙”是宫门。明朝献俘的地方是在午门。
“你可叫他们最好将闯贼等生擒,献俘阙下?”
“臣数日前已经将圣上此意檄告洪承畴、孙传庭了。”
“好,好,应该献俘阙下。”停了片刻,崇祯又低声吩咐,“至于对东虏议抚一事,总要万分机密,不可使外廷诸臣抓着一点把柄,阻挠大计。”
“如此大事,自然要特别机密,不过只要皇上断自袁衷,决心议抚,即令外廷知道,亦无人敢于反对。”
“不过朝廷上风气不正,那些乌鸦们①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①乌鸦们——明末北京官场中骂谏官为乌鸦,意思是说他们的言论像乌鸦的不祥叫声。
“只要陛下圣衷独断,毅然而行,一二个言官不明事理,妄生议论,也不能阻挠大计。”
崇祯微微地苦笑一下,转了话题说:“卢象升今夜如能赶到京城,卿可告知他明早在平台①单独召对。”
①平台——紫禁城内建极殿(清朝改称保和殿)的右后门又称平台,是崇祯帝平日召见群臣的地方之一。
“遵旨。”
宫中已经在打三更,看见皇上有点疲倦,杨嗣昌赶快告辞,叩了一个头,从文华殿退了出来。
崇祯乘辇往皇后所住的坤宁宫去,在路上想着:“要是卢象升不赞同杨嗣昌的意见,对东虏抚既不行,战又不能取胜,何以善后?”于是他摇摇头,叹了口气。
So 这是广告
相关内容
- 《李自成》第一章(1)
- 《李自成》第二章(1) 无相关信息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推荐内容
- 16
- 14
热门内容
- 16
- 14
- 13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阅读排行
- 51632
- 34729
- 18153
- 17242
- 15330
- 11506
- 9930
- 9204
- 8169
- 7554
- 7252
- 7205
- 7104
- 6684
- 6316
- 6261
- 6120
- 5793
- 5339
- 5049
- 4688
- 4339
- 4263
- 4198
- 4178
- 4171
- 4010
- 3930
- 3766
- 3696
- 3686
- 3671
- 3634
- 3628
- 3566
- 3511
- 3483
- 3171
- 3090
- 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