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142)
十九、吴氏灭族
据守湖南的吴军像大海退潮一样,退到云贵去了,蜷缩在陕西兴安、汉中及四川一隅的叛军也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势如狂潮的清军扫荡干净。现在,清军攻击的目标,很自然便转向了云、贵,对三桂的继承人——吴世璠的政权来说,其存亡仅在指顾之间。然而,世璠和他的辅政将吏并不甘心束手就擒,他们还要战斗下去。一场争夺与坚守云贵的最后决战即将展开。当清军分别在湖南、四川、广西等省胜利进军时,圣祖就决策进兵云贵,并着手进行军事部署。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将军赵良栋奏请以湖广、广西、四川满汉大军分三路进取云贵,约期八月底,诸路齐进,直捣云南。圣祖接受建议,立即按此选将命官,调遣军队。
夺取云贵,是清朝平叛的最后的也是关键的一战,朝廷已估计到必然会遭到世璠集团的拼命抵抗,如仍依靠皇室贵胄统帅军队,很难完成这一战略任务。鉴于以往一些将帅征战不利,还有的统帅如贝勒尚善、莽依图已先后病故于军中。这样,为夺取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对原将帅进行调整,慎重选用新的统帅。因此圣祖下令,将安亲王岳乐、顺承郡王勒尔锦、康亲王杰书、察尼等王贝勒都解任,调回北京。他们曾分任湖广、荆州、浙江、陕西等方面军的统帅,多以征战不利,屡遭圣祖痛斥。回京后,勒尔锦、察尼及已故的尚善等王贝勒及其有关的一批将领都受到了严厉处分。【《平定三逆方略》,卷55,1~4页。】
圣祖把这些人撤下来以后,马上选拔新的将领,担任三路大军的统帅,他们是:
第一路即中路,统帅为“定远平寇大将军”贝子章泰。他是饶余亲王阿巴泰之孙、博和托之子。顺治八年(1651年)封镇国公,同年晋封固山贝子。九年,袭父爵,仍为贝子。吴三桂叛后,随大将军贝勒尚善,参赞军务,以敢战善计谋屡立战功。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圣祖命安亲王岳乐解印回京,即以章泰接替岳乐,命为“定远平寇大将军”【《八旗通志·章泰传》(初集)卷138,3653~3654页。】。将岳乐撤下后,由他接任这一职务。其次是湖广总督蔡毓荣,于康熙十八年十二月被任命为“绥远将军”,总辖常德、武冈等处所有各省调拨官兵及湖广全省绿旗兵马。总督董卫国、周有德、提督桑额、赵赖、周卜世,俱听其节制。湖南现有文武官员听其遴选,携赴军前调用。有功者,可“具疏奏闻”,论功行赏;如有临阵退缩、运粮违误者,副将、知府以下各官“即以军法从事”,副将以上各官,“可指名飞章参劾”【《平定三逆方略》,卷49,1~2页。】。此路大军都到湖南沅州集结,由镇远一路取贵州。总计兵数,“每佐领二十人有奇”,再加上蔡毓荣及董卫国等总督及提督所部,兵数“甚多”【《平定三逆方略》,卷51,11~12页。】。
第二路统帅为赖塔,他是太祖时额驸康果礼第四子。三桂叛时,他以都统被授为“平南将军”,先至浙江平叛,后至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驻防,屡次立下战功,为圣祖所赏识,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授为“征南大将军”,统领广西满汉大军及选取驻广州清军精锐、原属平南王藩下的部分官兵,由广西南宁出师,速取云南。【《平定三逆方略》,卷54,5~6页,参见《八旗通志·赖塔传》,卷152,3870~3871页。】
第三路统帅为“勇略将军”赵良栋。他以“勇略茂着,操行廉洁”,深得圣祖的欢心,于康熙十九年正月末,授予云贵总督仍兼将军,统领四川与陕西满汉及绿旗兵,由四川分两路进兵,先取遵义,后进贵州。【《平定三逆方略》,卷52,12页,卷53,2页。】
每路兵力多少,三路大军总兵力有多少,圣祖在调兵时必有明确的指示,但官书如《清实录》、《平定三逆方略》等均不载。迟至康熙五十九年正月,圣祖在对议政大臣的谈话中,忆及往事,才透露出当年的用兵数,据他说,“征讨云南时,满汉官兵合计40余万”【《清圣祖实录》,卷287,2页。】!估计当时清朝在全国的兵力近百万。据顺治年间官方统计,绿旗兵已达60余万,如加上八旗兵,当不少于百万。圣祖动员了全国一半左右的兵力倾注于云南一隅之地,其意必欲踏平世璠固守下的昆明!在这40余万的清军中,当然还应包括为战争服务的军役人员,如转运粮饷及其他辅助性的非战斗人员。不管怎么说,圣祖动用如此之多的兵力,实为可观。
在此之前,各个战场上的清军总数远不止40万。因为在部署进攻云贵时,圣祖已裁撤了部分满洲兵,把大部分蒙古兵、乌拉(吉林)、宁古塔兵都撤回去了。康熙十八年六月;一次就决定驻防常德的蒙古兵400余人、在澧州的2300余人、松滋、宜都两处共500人、荆州的2000余人,驻岳州的600人一并撤还。再有,驻全州、永州的蒙古兵1700余人亦撤还。在新宁等处还有乌拉、宁古塔兵1200余人,待破除新宁叛军后即行撤还。【《平定三逆方略》,卷45,13~14页。】生活在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蒙古兵、乌拉与宁古塔兵不耐南方湿热的气候,把他们长久地留在南方,是不适宜的,而且云贵山多峻岭,沟谷纵横,专事骑射的蒙古和宁古塔兵无法发挥其长技。所以,在对云贵的战斗中,他们的作用就显得不足了。这次进征云贵,圣祖主要征调了很有战斗力的绿旗兵即汉人的部队,其次是汉军旗的汉兵也较之满洲八旗兵能战斗。这一点,已在同三桂、王辅臣及耿精忠等叛军的一系列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圣祖考虑到云贵山地多的地理特点,特指示行军作战皆由“绿营步兵居前,满骑继后”。他启用汉官蔡毓荣征云贵,由他“节制汉兵先进”。【《圣武记》,卷2,70页。】这就是圣祖说的,汉人的叛乱,由汉人平息。
吴世璠在云贵的兵力,史书没有记载,从各种情况分析,估计地的总兵力约十万人左右。云南是吴氏政权的根本。其兵力要多于贵州。由于历年征战,加之最后的大溃败,逃走、伤亡的,还有被招抚招降的,为数不少,使他的兵员损失相当严重。从湖南撤回去的兵员寥寥,而一直驻守云南的军队,不断被增调到前线,不足之数,由当地壮丁补充。还在康熙十四年时,留守云南的郭壮图以兵员紧张,不得不“括庄民为兵”【《庭闻录》,卷5,7页。】。到全线溃退时,守云南的兵力进一步减少。圣祖以四十余万之众对吴世璠之寡兵,真是以石击卵,岂能不破世璠的最后顽抗!
经过充分准备,并制定了取云贵的基本战略后,康熙十九年九月二日,圣祖下达指令,“各路大军,如期进剿”。湖南一路的统帅大将军章泰提出报告,他所属部队已完成在沅州的集结,决定由蔡毓荣等统帅绿旗兵,分兵三路,将于九月十二日从沅州发兵;他本人将率满汉兵于十八日随后启行,共取贵州。【《平定三逆方略》,卷52,1页。】圣祖批准了他的进兵计划,同时通知广西、四川各将军、总督等出征将官,“俱令如期速行剿贼”。
正当清军“士奋马腾”,即将出师时,突然,从四川又传来发生叛乱的消息。原来,郭壮图等得知清军即将进剿云贵,便挟世璠进屯贵州,以拒清朝大军,并选派胡国柱、马宝、王会、高启隆、夏国相等为将,突袭四川,目的是牵制清军,分散其兵力,使之不得进云贵。四川清军不及备,连失泸州、叙州、永宁、建昌、仁怀等地。已降清的叛将谭洪、彭时亨等乘机再次叛变,夔州府百姓也随之而叛,谭洪一时得逞,率众至巫山,据守万县。
四川形势出现反复,使朝廷感到吃惊。它最担心的是,四川的叛军如跟贵阳的吴军“合势”,一旦“猖獗”难制,势必延缓清军向云贵的总进攻。圣祖对此不敢忽视,除了敕令四川官兵进征,还忙从进攻云贵的大军中调出部分满汉军扑灭叛乱。他派徐治都等将官会同将军噶尔汉等部“速赴夔州”,执行“剿贼”任务,【《平定三逆方略》,卷54,4~5页。】另遣将军王进宝等往镇“要地”保宁地区,兼守汉中诸处。【《平定三逆方略》,卷54,8页。】圣祖初以为谭洪等“小丑”成不了什么气候,“不日歼灭”,【《平定三逆方略》,卷54,5页。】但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谭洪、彭时亨在攻占永宁诸处之后,又陷涪州,两军合而为一,已进至保宁附近地区,切断四川饷道。圣祖忙遣派陕西总督哈占速赴保宁。哈占以兵不足,再请援兵。圣祖迅即指令护军统领佟佳等“速往应援”,甘肃巡抚、提督各臣分兵固守略阳(陕西略阳)、阳平各处。四川叛乱如此“猖獗”,圣祖痛斥守川诸将“畏怯瞻顾,不竭力剿御所致”【《平定三逆方略》,卷55,7页。】。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相关内容
- 《吴三桂大传》(141)
- 《吴三桂大传》(143) 无相关信息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推荐内容
- 19
- 17
热门内容
- 19
- 17
- 17
- 16
- 15
- 15
- 13
- 13
- 13
- 13
阅读排行
- 51659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37
- 9934
- 9206
- 8179
- 7563
- 7252
- 7205
- 7107
- 6684
- 6317
- 6278
- 6120
- 5797
- 5339
- 5049
- 4689
- 4340
- 4263
- 4198
- 4178
- 4176
- 4013
- 3930
- 3766
- 3697
- 3686
- 3671
- 3637
- 3630
- 3566
- 3511
- 3504
- 3172
- 3093
- 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