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98)
由圣祖撤藩引起、三桂发动的大规模内战由此而爆发。刚刚安定的局面又陷入新的大混乱,广大人民重新被打入战争的火海之中,不断遭到流血牺牲。现在来讨论撤藩的后果及其政策是否得当,为时尚早。还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和它对全国局势的影响,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三桂反叛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判断出这场战争的性质与是非。
六、圣祖决策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差往贵州备办吴三桂搬迁所需夫役粮草、船只的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都员外萨穆哈,以十万火急,日夜疾驰到北京,直奔兵部衙门,一下马,上气不接下气,两手抱住柱子,说不出话来。他们已疾驰十一昼夜,累得筋疲力尽,一时气厥,口不能言。堂吏见状,知有紧急事,忙用水灌进他俩的口中,过了一会儿,党务礼二人慢慢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说:“吴三桂反了!”接着,他们便把三桂谋反的事详细地作了奏报……【《清圣祖实录》,卷44,12页。关于回京告变,《四王合传》载:“奉使笔帖式王新命乘间得脱,疾驰五昼夜至京师。”此记不确。核之《清圣祖实录》、《平定三逆方略》、《逆臣传》等书,均记为党务礼、萨穆哈等。又,《清史稿·萨穆哈传》,卷268,明载党务礼等疾驰到京时,“下马喘息,抱柱不能言”等详情。】
原来,党务礼、萨穆哈、户部郎中席兰泰、主事辛珠、笔帖式萨尔图奉命至贵州,为吴三桂搬迁置办船只、粮料。他们一到贵州,云贵总督甘文焜最先把三桂在云南造反的消息密告了他们。贵州提督李本琛已参与三桂的叛乱,他给贵州巡抚曹申吉写了封密信,约他起兵响应,投靠三桂。不料此信被甘文焜截获,始知三桂起兵迫在眉睫。他大吃一惊,意识到事态十分严重。他认为,事出猝然,党务礼一行继续留下筹备搬迁事宜,已无必要,当前最紧迫的是,速返北京,向朝廷报告,请兵赴援。
在甘文焜的掩护下,党务礼、萨穆哈、席兰泰三人偷偷出贵阳,直趋北京。但是,三桂的密令已到了贵阳,指令他们暗中据守城隘,严禁出入。
党务礼等行至镇远,守将不给驿马。他们好不容易地弄到两匹马,躲过了叛兵的追捕,疾驰至沅州,逃出了吴三桂的势力范围,进入湖南境内,才得到补充的驿马,日夜赶路,终于到达北京!不幸的是,兵部主事辛珠、笔帖式萨尔图没有逃出来。他们被叛兵逮住,劝降不从,被杀身死。【《清史稿·萨穆哈传》,卷268,9985~9986页。】与党务礼同去贵州的户部郎中席兰察,因没有马匹,在镇远乘船至常德,换乘驿马,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到京。【《清圣祖实录》,卷44,20页。】
党务礼等逃走后,贵阳形势急剧恶化。总督甘文焜刚办完母亲的丧事,才返回贵阳不久,就赶上了这场突然到来的大事变。他得知吴三桂杀害巡抚朱国治、扣留折尔肯的消息后,立即派他的族弟甘文烱赴京报告。同时又写信给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向他通报云南的事变。他紧急命令贵州提督李本琛率部扼守盘江。本琛已怀二心。先以书信试探他的态度。文焜回信,表示誓死守贵阳。本琛知他无意从三桂,便不再听从他的调令。文焜直属的部队,已为三桂收买,拒绝服从他的命令,有不少兵士听到事变的消息,纷纷逃窜。这时,纷传三桂兵正向贵阳逼近,城内一片惊慌。文焜料到贵阳已不能守,决计离开贵阳。他先令自己的姬妾同府中七名妇女吊死,独自携第四子甘国城率十余名骑兵,赴镇远,打算招湖北兵扼守险隘,堵住三桂兵不得出贵州。十二月八日,他们父子驰至镇远(贵州镇远)。守城副将江义已接受三桂命令,拒不准进城。文焜只好渡河,行至一座寺庙吉祥寺,江义派兵把他们包围在寺内。文焜料到已无法逃出,又不甘心受辱,便朝北京方向向圣祖拜别,拨出佩刀,刚要自刎,其子国城忙阻止,请求先死,还没等父亲同意,他夺下刀,猛地朝自己的脖子一挥,迅速把刀还给父亲,身子随即扑倒在地,血涌如注,喷溅到父亲的衣服上。文焜不禁赞叹:“儿子的勇气超过我!”举起带血的刀,自刎而死。时年仅42岁。随从笔帖式和善、雅图甘愿从他们父子死。【《清史稿·甘文焜传》,卷252,9721页。】
党务礼等向圣祖仅报告吴三桂杀朱国治、扣留使臣的事,对贵阳事变、甘文焜父子之死还一无所知。圣祖当面听取党务礼报告的第二天,即十二月二十二日,蔡毓荣提供了更为详细和最新情况的报告,【《清圣祖实录》,卷44,13页。】有关吴三桂的名号、国号、贵州提督李本琛从叛、钦差被扣、兵部主事辛珠、萨尔图及甘文焜父子之死等等消息接踵传来,“举朝震惊”。【《圣武记》,“康熙戡定三藩记”(上)。】圣祖在得到党务礼的报告的当天,虽说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三桂的叛乱将给清朝统治造成何等危害,但已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他凭着青年人的政治敏感,迅速做出应变的反应。他紧急召见议政王大臣,商讨对策。
当初,在是否批准吴三桂撤藩的问题上,朝廷议政王大臣及各部官员始终存在着严量分歧。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人主撤,礼部尚书图海等多数人反对撤藩,还有很多大臣不表态,实际也是赞成图海等人的意见。圣祖做出了撤藩的决定,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不敢再坚持。然而,他们最担心的事很快就发生了。吴三桂叛变的消息一传来,原先持两种意见的大臣们又发生了新的争论。主撤的人此时没什么理由可辩,而反对撤藩的大臣们把这场事变归咎于主撤者,纷纷要求追究他们的责任。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要求处死主撤的大臣。圣祖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清史稿·明珠传》,卷269,9992页。】一句话,便平息了争论,当务之急,是如何应付这场事变。
毫无疑问,制止吴三桂叛乱和预防他把叛乱扩大,只能用军事手段来达到目的。圣祖和廷臣们都很自然地首先从军事上考虑,采取何种应急措施来阻止这场叛乱的继续发展。不言而喻,他们恨不得立即把吴三桂擒拿在手,以正国法。措施迅速制定出来,概括言之,第一,荆州(湖北江陵)系长江南北咽喉要地,关系最重。圣祖料吴军必犯湖南,而荆州必先设防。他特派前锋统领硕岱率每佐领前锋兵一名,兼程前往,保守荆州,固军民之心。然后,由荆州再进至常德(湖南常德),“以遏贼势”;第二,为争取时间,由户部负责,预先在沿途出征将士停留处备下粮饷,保证硕岱兵到粮饷亦到。圣祖责成议政王大臣如何遣派大军,后续部队如何增调到前线等问题,“速议具奏”。
议政王大臣不敢怠慢,很快议定:派满洲与蒙古八旗每佐领前锋各一名,护军各七名,骁骑各十名、汉军每佐领出骁骑各五名,领兵官员视兵数酌量派出。他们拿出此方案请示,圣祖挥笔批准。【《清圣祖实录》,卷44,12~13页。】此次为清朝平叛用兵之始,直到平叛结束,几乎不提用兵的具体数字,只说从某旗某佐领下抽调若干名组成若干军。因此,我们也难准确知道每次用兵之数。圣祖接到蔡毓荣的报告后,在军事上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调兵遣将,分守战略要地。圣祖考虑到广西与贵州邻境,不得不预先设防,立授驻防广西的已故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为“抚蛮将军”、线国安为都统,责成他们“统兵固守”;
(二)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兵四川。圣祖指示说:“四川与滇省接壤,今吴三桂已反,你可率副都统一员、全部骑兵,选拔将领,星夜赴四川。凡自云南入川的险隘之地,都必须坚守。大兵不日即进剿云南,等我师临境,贼势渐分,如有可乘之机,你即与提督相机进讨。至于西安等处,朕当刻期遣发禁旅,前去驻防。”【《清圣祖实录》,卷44,14页。】巴蜀乃是滇黔门户。圣祖料定吴三桂必有窥伺四川之心,趁他尚未挥军进川之际,速派兵扼守险要,进可取云南,退可以守,实为万全之策。在征调瓦尔喀进川的命令发出后,紧接着,又命都统赫叶为“安西将军”,率兵同瓦尔喀等由汉中入川,以护军统领胡礼布为副将军,率署前锋统领穆占、副都统颜布随同出征。【《清圣祖实录》,卷44,20页。】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相关内容
- 《吴三桂大传》(97)
- 《吴三桂大传》(99) 无相关信息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推荐内容
- 19
- 17
热门内容
- 19
- 17
- 17
- 16
- 15
- 15
- 13
- 13
- 13
- 13
阅读排行
- 51659
- 34731
- 18154
- 17242
- 15330
- 11537
- 9934
- 9206
- 8179
- 7563
- 7252
- 7205
- 7107
- 6684
- 6317
- 6278
- 6120
- 5797
- 5339
- 5049
- 4689
- 4340
- 4263
- 4198
- 4178
- 4176
- 4013
- 3930
- 3766
- 3697
- 3686
- 3671
- 3637
- 3630
- 3566
- 3511
- 3502
- 3172
- 3093
- 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