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怎样看待12个月内自学完成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的scotthyoung所谓的超速学习理论&方法(费曼技巧)?

战隼 |
109
| |

关键词:学习方法

刚好昨天在Blog上转载了这篇文章,正准备写篇文章,早上有人在知乎上询问这个问题,回答之后转载在Blog上。

我的业余爱好跟Scott Young类似研究有效学习,写了一个同类方向的Blog,看过他写的Learn More, Study Less和How to Change a Habit ,里面的不少方法也跟自己总结出来的技巧类似,谈谈我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除了@刘虓震的答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对里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以为然。

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在10天完成线性代数学习而忽略了他一共完成了33门课程,平均通过一门课程也就花一周半左右,用了一年时间搞定了正常要3年左右的课程。大多数人的都经历过二、三周搞定一学期的课程,如果按这个时间进度的推导出大学四年的课程可以在8个月内通过考试,但这种事只要想想就能知道可能性有多大。
这里面其中一个区别还在于国内大多数的期末考试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搞定,而MIT的公开课要求比较高,光靠背根本通不过,必须要理解才行,不信的话可以去看MIT公开课上的作业和考试题,在网上都能找到的。

记得有篇文章专门说过MIT内部专门为这个公开课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努力,没有要求过任何费用,至于MIT公开课是否需要软文做推广这个问题可以自已通过大脑去判断。

这个事情难度在于以下几点:

注意力:

每天10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而且坚持了一年

Scott Young这12个月每周学习六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去除休息、吃饭、卫生间的时间,大约在10小时左右。这是时间安排不是在学校上课,完全是自己安排的,这需要很强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能稳定保持每天10小时的注意力非常困难,很早以前我试过类似的情况下大概2个月左右,就很难在坚持。以前做程序员也加过一年半左右的班,但回想一下,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还达不到10小时。而一个人注意力集中10小时要比多个人在一起更难一些。

高考和研究生入门考试也没办法相比,简单对比一下课程数量就能分辨出难易。


意志力:

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

持续一年时间严格按照计划来,并雷打不动的执行下去,这种意志力、执行能力和时间安排很恐怖,上学的时候因为在学校里,而且处于学习的氛围里这样做都不容易,更不说他已经毕业几年了,而且还有很多其它工作要做。

这里面要特别注意两点:很好的放松、保持兴趣并理解所学的内容 。做不到这二点,很难坚持。

在下面的讨论里有人问题如何有效的放松?


方法很多,这些放松技巧并一定能马上见效,可以多试几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很不容易:

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曲线,接近或达到临界点时休息一下,别让自己的注意力透支; 培养一门体育运动或学会一门乐器,太累的时候就去做一做,特别是运动比如慢跑效果很不错; 规律、稳定的作息+良好的睡眠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每周1-2次的全身按摩; 每天两次淋浴或买个好点的按摩浴缸定期泡个澡或泡泡浴之类,洗个淋浴时能起到一种非常奇妙的清洁感觉,不管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坚持每天静坐; 结婚之后规律的性生活,大致一周二次; 定期的朋友聚会,互相聊聊天; 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看场电影、一顿美食或甜品; 做白日梦,学会发呆; 催眠术里还有专门的放松技巧,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教,要练习一段时间才能掌握

先写这些吧,以后有时间单独写篇文章

他确实把兴趣和目标结合的很好,同时还把每周的笔记、习题分享在网上,确实是比较喜欢这门知识并从中体会到一些满足感觉才能这样坚持下去。


学习技巧:

根据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归纳一段话:

通过视频和主题阅读来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形成知识地图,通过对基础概念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构建知识体系的主体框架,理论来说就是用80%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知识点上。同时需要把新学到的知识点跟大脑中以前的知识点做好连接。并根据每节课的学习进度进行实时反馈测试掌握情况,找出理解中的弱点进行补充完善。最后通过合理的记忆和复习技巧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这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比如非常规律作息习惯、固定的体育锻炼、饮食上的配合、高质量的睡眠、放松技巧、实时反馈、主题阅读、知识管理、加速理解、合理复习和记忆技巧,并把这几项都形成习惯,不断的进行调整,直到最终达成目标。

最少要在这几项上面掌握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些技巧单独拿出来一项并不太难,但每一项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想组合到一起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最少估计要3-5年左右才能掌握并形成习惯。Scott Young研究快速学习并开始写博客也有6、7年了,才达到现在的程度。

超速学习理论和方法一直存在,并不只能用到考试就是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可以使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入门水平达到专家水平,不提从各种书籍中知道的例子,单从身边认识或关注的人中举几个例子,这些人都应用了部分或类似的方法:

秋叶学PPT从一般水平到国内的一流PPT专家并出书、培训也就花了一年左右 邹鑫对GTD从一般爱好者到成为一个时间管理达人,出书并培训大概花了二年左右 国内好几个世界记忆大赛冠军从接触到记忆术到成为世界冠军也就花了1年左右.世界大师的标准很低,低到练习3-5个月就能达到要求。(世界记忆大赛是个民间比赛,并不是正规的国际比赛)


实际上类似的人不少,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说实话这些方法都不难,而已早以形成系统的方法,但想真正掌握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看到效果的很不容易。很多人都缺少足够的耐心和自制力,对这方面的能力也没有过高的要求。

对于上面提到这些能力我已经掌握了很大一部分,未来计划中包括类似的尝试计划,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这种程度。

附上@刘虓震的答案

知乎地址:http://zhi.hu/Km5l

这事儿不说两句不行了。我从Scott Young开始MIT挑战前一年就订阅了他的博客。之前他已经可以靠博客营收养活自己。他每周在网上放出一段视频总结自己学习MIT课程的体会,所有的笔记和考试卷都放在网上。MIT公开课本来就是全部免费的。说话得有多不负责任才能抓着人家一篇概括文章来定义为写(MIT的)软文。
Scott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一来他对计算机知识感兴趣,二来他就是喜欢研究快速学习的方法。他说了他不打算拿这个去PK MIT学生什么的,也不打算取得多好的成绩(他的目标是平均B以上)。就是想试试能不能做到这档子事。是的,他确实在卖书赚钱,但是他不是也免费把大部分经验都传授出来了吗?

“超速学习理论”是什么我不知道,原文中有这个词么?他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费曼技巧”,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几十年前提出来的。人家Scott甚至没给自己邀功。

文章都没看就说“考前突击”的可以歇歇了,原文写着呢:毕竟,我总可以临时抱佛脚,什么都不懂还能顺利通过考试,不是吗? 很可惜,这个策略在MIT行不通。首先,MIT的考试苛求解决问题的技巧,还经常出些没见过的题型。其次,MIT的课程讲究循序渐进,就算你能死记硬背侥幸通过一次考试,同系列课程的第七课可能就跟不上了。除了死记硬背,我不得不另辟蹊径,加速理解过程。
陈然这么说可以,人家是牛校高材生。你如果不是,还是别忙着把自己往那个场景里套了。

好,那么“一年完成四年课程”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这里的一年是12个月,MIT的四年其实每年只有9个月上学,换算过来相当于三年。其次,读四年大学,总得有社交之类的活动。Scott这12个月每周学习六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这已经为他省下了不少读大学的时间。再次,Scott本人是本科毕业,学的好像是商科。经营博客超过七年,数学方面的课程和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之类的他绝对不是从未接触过。这跟一个高中毕业生上MIT学四年是两回事。大家各种吐槽10天学习线代,人家10天是至少一百小时实打实的学习,而且之前也许还学过。你上大学的时候花过100小时学习这门课吗?而且,他牺牲了一部分做练习题的时间,主要做考试题。美国大学的练习题可不是写着玩的,基本上教授是以3倍的课堂学习时间来估计你要做多少课后练习。这些时间省下来反复琢磨课堂内容,可不是又缩减了时间吗?

当然,Scott的方法,即使考虑上面这些因素,也是更高效的。我更感兴趣的是他如何自我管理,保证12个月都能坚持学习。至于他说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亲身实践后才能评判。他不也是实践了“费曼技巧”后,才决定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么?

至于“如何看待”,TED已经很清楚地表明态度了。他们请Scott去演讲。而TED的理念是什么?


"Ideas worth spreading"

本文转自:www.read.org.cn。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冒犯您的权利,请联系站长删除

So 这是广告

热门标签

若未声明原创,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对于分享的信息,请务必谨慎参考。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如果有帮助到您,请给我们点赞鼓励